糧油漲價,對你我的影響有多大?
糧油漲價是近期以來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從今年9月底開始,糧油作為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因受國內面粉加工企業小麥需求增加和國家在糧食主產區實行的最低保護價托市收購政策的影響,國內糧油價格普遍出現回暖上漲。特別從11月份以后,由于受國際市場小麥期貨和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國內糧油價格上漲趨勢更加明顯。糧油漲價,雖不像以前讓人們精神緊張,但民以食為天,糧油畢竟連接著千家萬戶的“米袋子”、“菜籃子”。因此相對于其他商品的漲價,長期以來一直保持平靜的農副產品市場的漲價,還是讓很多人一時難以適從。對糧油漲價利弊,不同的消費群體,其看法不盡相同。
糧油價格漲幅有多大?
天水市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2月初,全市糧油價格的總體情況是:外地調進糧油價格上漲幅度要高于本市糧庫的糧油產品,以小麥為例:河南、河北、山東白、混小麥當地車板交貨價分別為每市斤0.78元和0.75元,每斤上漲0.03-0.05元;天水當地白、混小麥每市斤最高分別為0.73元和0.68元,每斤上漲0.03元左右。我市面粉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是陜西寶雞產的熊毅武牌特一粉,每袋(50斤)批發價格由原先的53元漲到了60元,零售價由56元上漲到64元,上漲幅度達到13-14%,其它品牌的外地面粉普遍上漲了3.00元—4.00元,而當地品牌面粉如禾蕊、恒順批發零售價每袋分別上漲了1—2元,食用油平均每斤上漲約為0.60元—1.00元左右。
隨后記者在市場上了解到,除了我市一糧庫產的面粉上漲了1元錢外,其它品牌的我市面粉上漲幅也達到了3—4元。一位姓趙的消費者說:“近一個月來,各種品牌5升裝的食用油平均批發價每桶上漲了4元至5元。”一糧店的工作人員說,食用油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國際期貨市場轉基因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和國內榨油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在我市農副產品市場,主要油料作物花生、胡麻、菜子等收購價格普遍上漲了0.5元。
一個體榨油坊老板介紹,今年的兩次糧油漲價最先都是植物油漲價,如銷售量最大的雜油,5月份前批發價2.5元左右,進入12月價格已上漲到接近4元,從11份以后,食用油每斤平均漲幅在0.6—1.00元。食用油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因為能夠貯存,有的老百姓已開始儲存。一位林姓的大媽正在往一50斤裝的塑料桶里裝油,她說,油反正也放不壞,再說馬上到年底了,春節用得也多,多買一點先放著,萬一春節前再漲的話,就不用買了。
糧油漲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在箭場里一家搓魚面館前,記者問一位伙計,現在糧油都漲價了,你們飯館的飯菜漲價了嗎?這位伙計說:“我們飯館沒漲價,但是量可就比以前少了。以前一塊錢能買4個饅頭,而現在只能買3個,個還小了。這是明擺著的理兒,哪能做虧本的買賣?”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一些主要經營面食的飯館大部分都漲價了,平均每碗漲幅達0.50元,比如牛肉面,大碗從2.50元漲到了3.00元。一位劉姓的經營者說:“不漲價不行,我用的面粉一袋就漲了8塊錢,而且油菜肉這些都漲了,我不漲的話就得賠錢。”同時大部分飯館經營者也表示,自從市場“漲聲”一片后,前來吃飯的人也明顯地減少了。
主副食價格也是“漲聲”一片。記者在市場的部分主食銷售點了解到,各種切面、饅頭、烙餅、餃子皮等主食價格每市斤全部上漲0.1元至0.2元。雞蛋每市斤由2.9元漲到3.2元。
記者在一蔬菜市場看到,蒜薹、西紅柿、豆角、茄子等一些蔬菜漲幅每斤0.50元-0.80元間,一些青葉蔬菜每斤漲幅為0.20-0.40元。但大部分菜販攤主表示,蔬菜上漲主要是因為季節的原因,因為每年到這個季節蔬菜多是外地販運過來的,所以蔬菜漲價和糧油漲價沒有多大的關系。同時在市場上,記者了解到,豬肉的價格平均每市斤漲了0.80—1.00元。一位尹姓的婦女介紹說,漲得幅度最高的是剔骨肉,排骨沒有漲價。
對糧油價格變化反應最快的當屬那些街邊的早點攤店。11月份特別11月下旬以來,一個1斤的大餅由1.00元漲到1.2元;油餅由0.5元漲到0.6元;面皮、涼粉、呱呱這些小吃漲到了1.5元。
糧油緣何要漲價?
12月12日,記者在市糧食局了解到,此次面粉漲價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小麥糧源短期供需失衡,推動了國內小麥市場價格的全面上漲。二是今年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在糧食主產區實行了最低保護價托市收購政策,敞開收購農民余糧,在河南、山東等六個糧食主產區收購量達總產量的40%以上,而農民手中余糧減少致使市場上可供流通的小麥供應量減少。三是隨著元旦、春節的日益臨近,面粉加工廠家進貨量明顯增加,從而拉動了小麥價格的上漲。四是小麥價格上漲后,農民惜售心理更加增強,手中的糧食不愿輕易拋售。五是受國家市場小麥價格上漲的影響明顯。今年全球小麥主產國除中國小麥產量明顯增加外,其他國家小麥產量普遍出現降低,尤其是主要小麥出口國小麥產量降幅較大,使得全球小麥供應呈現緊張狀況。市糧食局的一位負責人說,盡管今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但由于我國小麥產量連續三年大幅增加,國內小麥市場供應十分充足,同時近兩年我國小麥進口量將會繼續減少,所以國際市場小麥價格的上漲對國內小麥價格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同時國家為了平抑糧油市場的價格,先后于11月初至今共拋售了四次計68億斤小麥,使得市場供應量得到了保障,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價格指導作用初步得到了發揮,小麥現貨市場價格已逐漸趨于平穩。
糧油漲價 眾說紛紜
12月以來的新一輪的糧油漲價和農副產品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城鎮低收入人群最為敏感,秦州區綠色市場一糧油經營戶說,在12月之前,糧油銷售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高潮,主要是一些飲食經營戶和居民知道了糧油要漲價的信息,提前購進,大量貯藏糧油,短時期內的供不應求現象刺激農副產品迅速升溫。
溫先生一家三口靠兩個人的城市低保金生活,生活本來就非常的緊張,糧油漲價對他們來說可是雪上加霜。他說,出租車漲價了,他們可以以步代車,房子漲價了,他們可以住得差一點,服裝漲價了他們可穿得次一點,惟獨糧油漲價他們就沒有其它辦法可想,因為糧油是生活必需品,一家人每天都要吃飯,一頓都少不了,何況越是收入低,糧油的消費就越多。溫先生給我們計算,從5月以來,他們一家生活開支每月多出了50至80元,全家400多塊錢的收入除了生活所剩無余。他還說,糧油漲價對和他們一樣的低收入家庭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好事,但現在什么都漲價了,因此對糧油漲價他表示能理解。
糧油漲價應該對處于生產環節的農民來說是件好事,但由于我市并非商品糧生產基地,農民種糧主要用于口糧,能拿到市場上交易的糧食數量有限,有農民認為,糧油漲價反而成了他們的減收因素。采訪中,有農民這樣說,糧油漲價并沒有讓他們受益,因為糧油漲價后,農藥、化肥等生產成本都在上漲,甚至漲幅要高于糧油的漲幅,對他們來說,糧油上漲只不過是空歡喜。一位姓王的蘋果種植戶說,在他看來,糧油漲價是件好事,糧食漲價,我們農民應該是有實惠的,因為糧油漲價必然會刺激副產品的漲價,如果蘋果也漲價了,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增收,何況在物價都在上漲的前提下,如果農副產品不漲價,那農民可才叫虧呢。
采訪中我們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人對糧油漲價的反應也大不相同,30歲以下,有穩定收入的年青人,對糧油漲價幾乎都不是太關心,工薪階層的趙女士參加工作不久,她說,由于平時生活水平就高,消費的觀念是“只買貴的不買賤的”,所以糧油漲價對她來說根本就沒有影響。相反,對糧油漲價的現象,無論收入高低,中老年人群均非常的關注。而在糧油漲價前,提前儲備糧油的,除了面館經營者,就數中老年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