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電視臺 李修平]我是工作在外的甘肅人,經常跟我的朋友們談到家鄉,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敦煌、《讀者》、絲綢之路、《大夢敦煌》等等,可以說這些都成了甘肅的名片了,請問徐省長,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文化名片的效應,凸顯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會有什么樣具體的措施? [ 2007-05-24 10:34:10 ]
[徐守盛]感謝修平同志對家鄉的思念,對家鄉的關心,這個問題由我的同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勵小捷來回答,他是代表著我們省委和政府主管文化這一塊的官員,他回答這個問題會比我回答得更全面,更系統。 [ 2007-05-24 10:35:03 ]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勵小捷]我很樂意受徐省長的委托回答李修平同志提出的這個問題。剛才修平同志提到了敦煌、《讀者》、《絲路花雨》,這是甘肅文化的名片。首先我想補充一句,甘肅文化還有另外一張名片,就是甘肅這個內陸貧困省份出了許多在全國著名的主持人,包括李修平同志,在座的水均益同志,還有朱軍,都是我們甘肅人,這也可以說是甘肅文化的一個名片,他們為甘肅的文化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 2007-05-24 10:36:14 ]

[勵小捷]甘肅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它的文化資源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一是有燦爛的歷史文化;二是有豐富的紅色文化;三是有多樣的民族民間文化;四是具有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歷史文化,剛才徐省長已經介紹了許多,像敦煌和天水麥積山的石窟文化,還有彩陶文化,漢代的長城文化、絲綢之路文化,這都是大量的古代文化在甘肅省的遺存。所謂的紅色文化,就是甘肅的革命歷史遺址遺跡遺存豐富,紅色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比如說有紅軍長征的會師地會寧,124軍方面的會師。還有西路軍悲壯的戰斗主要是甘肅河西走廊這一帶。 [ 2007-05-24 10:37:01 ]
[勵小捷]關于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和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我就不多做解釋了。我們如何借用甘肅豐厚的文化資源和已經形成的文化品牌來發展文化產業,我們主要考慮有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 2007-05-24 10:40:40 ]
[勵小捷]第一,培育市場主體。比如說以前《讀者》雜志,是在事業單位——人民出版社里面,2005年,人民出版社已經整體轉企改制,成立了《讀者》集團,也就是說,它的市場主體的地位已經確立,更有利與它的發展與壯大。 [ 2007-05-24 10:41:04 ]
[勵小捷]第二,調整產業結構,甘肅的文化產業中傳統產業比較多,新興產業相對比較少,比如說動漫、創意等文化產業在甘肅省基本上還處在起步的階段,所以,要把文化產業做大,結構上要相應地進行調整,進行提升。 [ 2007-05-24 10:41:27 ]
[勵小捷]第三,開拓國內和海外市場。因為甘肅本身不是一個人口大省,2600萬人,同時受經濟發展的制約,本地群眾的文化購買力也不是很高,所以我們提出了借助本地品牌,開拓省外市場這樣一個大的思路。比如說大型的舞劇《大夢敦煌》,在前不久閉幕的深圳文博會上就簽訂了兩千多萬額度的到歐洲(主要是法國和西班牙)演出的合同,這就是我們開拓海外市場的具體舉措。 [ 2007-05-24 10:43: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