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徐守盛同志恭讀祭文(圖))
有“羲皇故里”之稱的天水,是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每年六月底七月初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
在今年的伏羲公祭大典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公祭是否存在跟風現象?”甘肅省省長徐壽盛說:“首先,不能把它簡單地認為這是某種風潮或者風頭,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而且我們中國的區域范圍很大,每一個地方人文、歷史傳承的差異性都很大。在東部、中部、西部,目前農村文化、城市文化比較貧乏和短缺的狀況下,借助一些活動作為載體來發掘我們的傳統文化,弘揚文化的傳承,教育和訓導現代人,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
“更重要的是,我們借助于這樣一種平臺,來廣泛地宣傳一個地方,介紹一個地方,來招商引資,推薦一系列的項目,共同合作開發,以傳統的文化和先進的文化作為我們的先導,以我們的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來共同搭建一個平臺,應該說這是很好的事。甘肅省政府搞伏羲大典已經有四年了,這不是人為的捏造,而是一個歷史的傳承,是一個事實,我們本著節儉樸實的總的精神,來辦好這樣一個公祭,來弘揚傳統的文化,昭示我們的后人,共同實現我們祖國的大業,為我們祖國的振興,為我們地區經濟的發展,來做一些工作。”

2007年甘肅祭祀伏羲大典現場(配圖:天水在線)
有的公祭淪為燒錢大戲
當然,采取適當的形式祭拜祖先,以增加人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本無可厚非。但是,近年來隨著公祭在各地日漸盛行,公祭規格越來越高,投入也越來越大。公祭從一開始就違背了建立節約型社會、關懷民生的導向。
本想“公祭搭臺,經濟唱戲”最后也淪為一種官員表功的工具,成了一些地方的政績需求,這時候的公祭全然沒了文化味,歷史感,卻充滿了功利色彩。
今年5月,全國貧困縣湖北竹山縣投入1500多萬元舉行大典拜女媧,該縣花了幾年的工夫重塑18米高的女媧雕像,并且建起了女媧祭壇、圣母亭、問天閣等等人造景觀,還費盡心機地仿塑了“中華母親山”的標志石。據竹山縣委宣傳部介紹,當地是傳說中女媧煉石補天的圣地,縣里想利用好這一本土文化資源,吸引外來投資,推動旅游和經貿發展。縣里正在準備材料上報,爭取提升女媧文化節的檔次、規模。
如此大手筆、這么大的動靜,打造一個只存在于神話故事中的“圣母”形象。該縣口口聲聲說的“發掘旅游資源”,不得不讓人佩服其破釜沉舟的勇氣與決心。這么大投入,什么時候才能收回來?而且因公祭能使當地農民的收入和生存現狀有所改觀嗎?雖然公祭活動多是由地方政府出面,財政拿錢,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埋單”的還是老百姓。而且,修建場地、組織排演、接待參觀、維護安全,一個大典下來,往往折騰得雞犬不寧。
說來說去,公祭成了一場燒錢大戲。本來就是一個貧困縣,老百姓的飲食起居都處于落后狀態,為一個所謂的“圣母”建豪華場館,確實說不通。
地方政府把心思都花在這里,哪里還有空為百姓辦實事。說到底現在一些領導干部眼里,埋頭苦干解決民生問題雖然群眾可以得到實惠,但上面領導看不到;而舉行類似公祭這樣的大型活動則可以為展示自身政績搭建平臺。至于這樣的活動群眾有沒有怨氣,他們并不關心。
打著公祭旗號的鬧劇
當然不是每個地方老祖宗都留下了可以公祭的資本,但是這也不會阻礙有些地方的公祭熱情,沒有資本可以創造,于是有些公祭看上去有點荒唐。
河南焦作民間隆重公祭“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誕辰2725周年,并且將“和圣”的高帽戴在了柳下惠的頭上。人們常常分不清歷史與文學的關系,很多歷史人物往往與其在文學中的形象混淆在一起。這樣一來,真相與幻想也混淆在一起,導致了不少誤差。到底有沒有柳下惠這個人還是未知數,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考證出“柳下惠誕辰2725周年”這樣精確的數字,并且給予高標準對待,聽起來確實是荒誕不經。
四川廣元市響應潮流,公開祭祀了1200年前出生于此的女皇帝武則天,“國際女兒節”由此產生。公祭武則天,不知道是要宣揚什么。由此延伸出一個“女兒節”,也有些莫名其妙。尊重女性與女權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華情·相約天水】主持詞
把公祭當作地方文化名片
當然公祭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公祭到底是一張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還是一幕拉著古人來作秀的鬧劇。關鍵在于:采取適當形式祭拜祖先,表達懷念之情,借以發展當地經濟,本是一件好事,但萬萬不可過濫。主辦方要明白,祭拜祖先不僅是民眾的心理需求,也是一方政府的文化擔當。
從1988年以來,天水已成功舉辦了18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在百度搜索,相關條目增加至16.3萬條。這樣尋根問祖的活動已經成為當地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是甘肅省重要的文化節會。
隨著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榮列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伏羲祭典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賓朋來天水尋根祭祖,擴大了天水的歷史文化在外界的影響。
據統計,今年天水的伏羲文化旅游節吸引了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在內的130多家媒體320多名記者匯聚羲皇故里,發布有關各類圖文信息上萬條(幅),約有6000多萬名國內外人士在網上直接瀏覽了節會信息;而精心準備的“中華情”相約天水慶典晚會,演員陣容強大,頗受人們歡迎。顯而易見,這對于提高天水的知名度、擴大天水在海內外的影響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借助文化旅游活動的平臺,廣泛開展商品展銷和經貿交流活動,也向外界充分宣傳和展示天水市獨特的優勢產業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可謂一舉兩得。
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我們更多地看到對文化淵源的心理認同,對精神圖騰的共同尊重,以及對文明肇始的集體尋根。相對于前幾年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文化行為來看,更有內涵。

(陸浩同志代李鐵映同志誦讀頌伏羲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