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 推動天水工業提速發展
天水市副市長 楊維俊

裝備制造業在天水工業經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和比重,促進天水工業經濟在新的歷史階段實現新的提速發展和跨越式發展,必須首先從振興裝備制造工業入手,以裝備制造工業的振興促進全市工業經濟乃至整體經濟的提速發展和全面發展。最近市委、市政府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與高度出發,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提出《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促進工業經濟提速發展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戰略重點和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振興裝備制造業,促進工業經濟的提速發展做出了重要決策和全面安排部署,并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性文件,這是目前指導全市裝備制造業和工業經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舉措。深刻領會和全面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促進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工業經濟的提速發展,必須認真把握以下一些基本點:
一、提高思想認識,科學把握發展大局。
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振興裝備制造業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的提速發展,這是建立在對天水工業經濟歷史、現狀、發展潛力和前景等諸多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提出的必然選擇和正確抉擇。這是因為:第一,天水裝備制造業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在全市工業中裝備制造工業占到工業總量的一半以上,特別是電工電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三大行業已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和規模,形成了一些在全省以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骨干企業和行業,裝備制造業已真正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和發展主體。第二,天水地下礦產資源相對貧乏,立足原有裝備制造工業基礎和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以及自然環境優勢發展裝備制造工業,應當是天水工業發展的一個基本出路。第三,天水面臨的發展形勢客觀上要求必須在裝備制造工業的發展上有新突破,特別是與天水緊鄰的省內、省外周邊城市,無論是資源型工業還是加工制造型工業,都分別走出了自己的發展路子,而且發展勢頭異常迅猛,對天水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的發展提出嚴峻考驗。裝備制造業興則天水工業興,天水工業興才有全市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四,天水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都把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國家把天水列為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關中——天水經濟帶”,省上把天水列為振興裝備制造業的中心城市和裝備制造工業基地,市委、市政府又對這項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統的安排和部署,所以振興裝備制造業恰逢其時,如沐春風,全市上下必須統一思想,把握大局,真正把振興裝備制造業放在經濟發展特殊重要的位置之上,作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重中之重和戰略突破口,以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的提速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明確目標任務,全面實施振興戰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必須把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一項戰略性的工作,作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重要內容,從戰略上思考、決策、部署、落實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工業措施。在這方面必須明確把握以下幾點:第一,要明確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就是要立足實際,著眼未來,加快建設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三大裝備制造工業基地,把天水建設成西部有影響的裝備制造業聚集城市和西部工業強市。這是全市裝備制造業的基本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全市上下都必須圍繞這一目標任務做好工作。第二,要確定合理的提速發展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在“十一五”期間,力爭使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增加值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裝備制造業的這三項指標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5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3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55億元,分別比2005年翻一番。裝備制造業的三項指標分別增長150%。第三,要突出產業重點。在立足現有工業基礎,著力培植和發展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五大工業集群,并積極支持以星火機床、華天電子、長城開關、海林軸承、風動機械、鍛壓機床、天水祁連山水泥、長城果汁等企業為核心組建企業集團。第四,要組織實施好科學可行的行動計劃。集中力量組織實施市委、市政府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12341”行動計劃,即以做優做強“10強50戶”企業為切入點,全力培植產值、銷售收入上5億元的10大優勢骨干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著力培植20個以上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以實施名牌品牌戰略為切入點,全力培植30個以上的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以及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以加大戰略融資和社會融資為切入點,全力培植4個以上上市融資公司;以抓重點項目、重點工作為切入點,每年選擇10個以上對工業經濟發展有較大影響的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給予全力支持和扶持,促進裝備制造工業整體上規模、上質量、上效益、上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點,抓主抓重開展工作。
第一,要主攻項目建設。要把抓重點建設項目和圍繞項目建設抓重點工作作為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根本性工作和龍頭性工作,把裝備制造業和工業的提速發展建立在切實可行的項目開發建設之上。在這方面,當前應該突出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切實抓好市上確定的影響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全局的十二項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的落實,主要包括做大做強骨干企業、組建企業集團、興建大的項目、企業上市、優勢工業產業的發展等一些大項目和重點工作,通過采取市上領導聯系這些重點項目等工作責任制度,經過幾年的努力,使這些重點項目在促進全市整體工業經濟發展中發揮強有力的增長帶動作用。另一方面,要通過抓重點項目,帶動相關配套產業、配套產品、配套企業的發展,盡可能地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產業帶動效應,比如通過抓長開廠、213廠、電纜廠、電傳所等電器骨干企業,就可以帶動100多家中小電器企業的配套發展。第二,要深化企業改革。全市企業改革改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當前要在繼續鞏固已改制企業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正在改制的風動、海林、鍛壓三戶企業的改制,盡快啟動省屬下劃企業中的長低廠、長材廠、長通廠、精模廠、軸儀廠、制藥廠以及市屬企業塑料廠、焦化廠等企業的改制工作,配合做好岷山廠、鐵路信號廠、6913廠、纖維板廠、長控廠等省屬、部屬企業的改制工作,通過改制重組使這些企業從根本上減輕負擔、轉換機制,重新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第三,要突出科技創新。在這方面,一要高度重視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全力做好技術攻關和技術升級的問題,努力爭創國家級和省級的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中心以及爭創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以及省級名牌品牌的工作,增強企業及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二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企業引進高端技能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培養多層次的實用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三要注重項目攻關,盡可能培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形成企業自身產品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四要重視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協作與聯合,鼓勵企業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及技術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合作,通過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等形式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五要加大科技投入,重視裝備制造企業自身裝備的改造,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提高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核心設備的配套生產能力、核心產品的系統集成能力、關鍵技術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優勢企業的擴張帶動能力。第四,要營造良好環境。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各級各部門都應該在振興裝備制造業上有所作為,都要圍繞市委、市政府對這項工作的決策部署出力鼓勁,富有成效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立足各自的職能職責范圍和工作實際,切實解決裝備制造業發展和企業發展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使社會各個方面在振興裝備制造業上形成共識,在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上形成合力,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依靠全社會力量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和工業提速發展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