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努力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和環境,全市科技水平明顯上升,科技成果明顯增多,科技貢獻力明顯提高,科技與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明顯加快。2007年,全市又有13項成果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其獲獎數量和等次雄踞全省14個市(州)首位。
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環境天水市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1998年被科技部列為全國技術創新區域試點城市后,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科技興市戰略,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確立了全市科技創新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激發了企業和科技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目前全市已取得科研成果779項,其中有67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科技進步獎,有133項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尤其在機械、電器、電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成果,并有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近兩年申請專利53件,民營企業天水西星電氣有限公司專利申請20余件,華圓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速控全自動高效中藥制丸機系列產品已占領全國50%以上市場份額,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整合科技資源,實施項目帶動天水市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的科研、技術優勢,在整合科技資源的同時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目前全市已有企業技術開發機構51個,從事科技活動的企事業單位83個、高等院校3所、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行業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12家,組建了果品、畜牧、蔬菜、食用菌、農業信息等5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和航天育種研究所,并有4家單位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星火科技成果示范單位。全市建成716個市、縣、鄉三級科技服務組織,技術市場交易紅火,去年成交額達1.05億元。
天水市還把項目作為科技創新的先導,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堅持以項目爭資金,以項目引技術,以項目聚人才,以項目促發展。大批項目立項實施,促進了企業進行項目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質量,同時也帶動了企業在科研上的投入。“十五”以來,全市組織實施國列、省列、市列科技項目591項,其中四項選入國家"863"計劃,全市投入科技項目總經費達10多億元。
加強企院合作,培養引進人才在注重單元技術引進的同時,天水市大力扶持企業進步技術集成,特別是以國家和省上制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為契機,大力扶持企業信息技術集成與應用,先后有53戶企業被認定為省、市級制造業信息化示范創建企業。這些企業通過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與示范,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0%以上,開發數字化產品和嵌入式軟件30余項,新增產值18億多元,新增利稅4670萬元,出口創匯達800萬美元。
天水市還通過借力、借勢、借智,采取以項目和技術培訓帶動人才培養、擴大與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與高等院?蒲性核暮献,以及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等,幫助地方和企業提高整體素質。目前,天水市已有120家企事業單位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150個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共組織實施合作項目138項,引進人才112人。
突出工作重點,加快成果轉化天水市注重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自身創新能力的培育,圍繞主導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提升了產品的科技含量,拓寬領域,有效促進了一批重點龍頭企業的發展。通過不斷地創新與努力,天水市機械、電器、電子三大主導產業的科技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已成為我國首家能夠生產大型精密數控車床和大型臥式車床的重點企業,天水風動機械有限公司研制的XT28鑿巖機已成為國內第一品牌,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的科研項目“數控剪切中心”創世界一流。
通過自主創新和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及產業,天水市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光電子、新材料加工等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技術平臺,目前已有16家企業被科技部、省科技廳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工程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45項。近年來,全市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每年達14.5億元,占全市限額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的27%以上,高新技術已經成為天水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