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種植結構 滿足市場供應
天水市計劃新增早春蔬菜8萬畝
本報訊【記者劉欣】50年未遇的陰雪低溫寡照天氣,給我市蔬菜生產和供應帶來了巨大損失。為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點,今年我市蔬菜種植大作早春文章,以期以春補冬,滿足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
今年元月以來,受冬季持續連陰雪凍天氣影響,全國大范圍的蔬菜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嚴重凍災,減產減收明顯,春季供應短缺,我市概莫能外。對此,我市農業部門為應對春季蔬菜供應短缺的形勢,積極合理安排適銷對路的品種,調整蔬菜種植結構,擴大早春蔬菜種植面積。據了解,今年我市計劃新增早春蔬菜8萬畝,其中大棚蔬菜1.5萬畝、小拱棚蔬菜兩萬畝、地膜露地菜4.5萬畝。同時,在安排育苗及春季茬口時,蔬菜生產將擴大速生葉菜類及黃瓜、西葫蘆、萵筍、水蘿卜、小青菜等生育期較短的蔬菜種植面積,并新增地膜早洋芋種植面積兩萬畝以上。此外,在適宜區擴大大路菜種植1萬畝,新增麥后和油菜后復種菜1萬畝。
目前,全市農業種子部門已先后調進蔬菜速生葉菜、茄果類精細菜種子7250公斤、地膜早洋芋種子1170萬公斤,積極進行早春用苗的育苗工作。據悉,全市目前已育各種蔬菜苗1.1億多株,基本上能滿足春季蔬菜生產用苗。
在調整早春蔬菜種植結構的同時,我市蔬菜生產自救恢復生產也從未間斷,兩區五縣共籌措救災資金205萬元,市農業部門爭取并及時發放省上抗災經費115萬元用于生產自救。目前,蔬菜生產正常。據了解,恢復自救生產黃瓜由于管理到位,目前已上市銷售,上市時間僅比往年推遲了一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