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特殊的秦腔演唱會
——市秦聲學會救災義演側記
6月13日下午,一場“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秦腔演唱會在秦州區東團莊社區門前開演。與以往演出不同的是,本次演唱會曲目均以“祭”為題材,舞臺背景掛著一個大大的奠字,整體布置一片縞素,參演者只穿黑色或白色的服裝表演,感人肺腑的音符讓戲迷們無不動容……
秦腔藝術家捐款獻愛心
5·12特大地震以來,市秦聲學會的藝術家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紛紛捐款奉獻愛心,共計捐款2150元。同時,在秦聲學會提議下,秦州區石馬坪街道、東團莊社區、秦聲學會決定聯合舉辦一場抗震救災秦腔義演活動,以告慰罹難同胞在天之靈。米新洪、陳仲民、李秋芳、閆淑琴等數十位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積極響應。
面對特大地震,同胞受難,秦聲學會成員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全力以赴。從5月14日開始,組織人員忙著編寫專題節目,搜集演唱材料,精心編排,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共創作出《載史冊閃光輝浩氣長存》、《真情賦》等秦腔新曲目。
新老藝人齊上陣
“難忘的五月十二大災難,各災區遇難的同胞好慘然。倒塌的房屋無計算,各方的友誼來支援。黨和人民齊心干,抗震救災重建新家院。”82歲高齡的米新洪老師晨練時聽到義演的消息,下午就自編自演了這段秦腔。他說:“這些年我一般很少參加演唱活動,可這次汶川遭這么大的災,全國都在救災,小區里義演對死難群眾表示慰問,我一定得來。不為別的,只為盡點心意……”說話間,米老師眼中已充滿了淚水。
臺上,38歲的賀曉蕙正在演唱,臺下,64歲的李秋芳、70歲的閆淑琴還在聚精會神地記唱詞。“這一段時間,我們一有時間就組織起來,一起商量,一起研究。時間太緊,一直忙著編唱詞、配唱調、練動作,直到今天早晨才正式開始排練,馬上上場了,還得再記記詞。”李秋芳說完又低頭看起了唱詞。
閆淑琴接過話說:“我們也去不了災區一線,既然搞了一輩子文藝,就憑自己的技藝盡一點心意,表示一點愛心吧!”
情真意切感動觀眾
此次義演自始至終貫穿了一個“祭”字,老藝術家們除了演唱部分新曲外,還表演了《哭墓》、《祭靈》、《女祭靈》等折子戲選段。很多老藝術家不顧年事已高紛紛登臺表演,哀惋的曲調蕩氣回腸,聽得戲迷不時用衣角擦拭眼淚。
“山崩裂水咆哮天塌地陷,汶水境五一二慘絕人寰。有多少眾同胞全都罹難,有多少眾同胞致成傷殘。有多少好田園毀于一旦,有多少眾同胞沒有家園,滿目瘡痍成一片……”賀曉蕙眼里充滿淚水。她說:“這詞是我們聶團長寫的,每次讀起我都忍不住想流淚,能參加這次活動對遇難者表示一點慰問,對受傷者表示一點關心,讓我感到榮幸,但愿那些遇難者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