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天水在線)
【本報訊】 (特約記者陳中校)秦安縣在原新優桃品種36個的基礎上,2006年又引進口感、色澤、果型等30余項指標均高于國家標準的63個“新丁”。目前,單株產量高、生長期短的早中熟“新丁”中油5號、麗春、蓬仙4號、蓬仙7號等6個品種新姿亮相。縣上組織縣內園藝師、林果專業技術人員和廣大果農現場觀摩和品嘗,大家一致認為,桃“新丁”外觀漂亮、色澤鮮艷、含糖量高、豐產性好,超過原產地。
為了做大、做強、做優、做精桃產業,從桃品種更新換代找準突破口,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立足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桃產業長遠發展戰略,秦安縣引進了適合本地氣候、地理生長的早、中、晚熟白肉鮮食品種32個,耐貯耐運品種、多種維生素含量高的黃肉鮮食品種2個,賞花與觀果合一的觀賞品種8個,形正、色鮮、味美的蟠桃品種6個,設施栽培油桃品種15個,共63個新優品種系列。
根據新優桃品種的適應性,可在川區和淺山區種植。該項目己在西川良種繁育場建立桃品種繁育母本園5畝,柴家山開發區建立桃品種繁育基地50畝、優質桃新栽培技術示范樣板園2000畝、新建日光溫室設施油桃棚10座,輻射帶動了興國、劉坪、西川等川區和半川區建起了萬畝桃園和優質桃反季節示范基地。目前早中熟的14種設施油桃成熟6種,其它品種己大部分掛果,逐漸成熟,逐漸亮相,預期經濟效益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