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匯流聚財力
——上半年我市財政收入工作綜述
今年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用“大幅增長”表述一點也不為過。截至6月底,反映財政收入的三項重要指標——大口徑財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都表現良好,各項指標增量、增幅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55395萬元,完成年計劃的60.96%,同比增長34.84%,增收40194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0537萬元,完成年計劃的60.09%,同比增長33.47%,增收12673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1612萬元,完成年計劃的64.83%,同比增長37.75%,增收19624萬元。
“在遭受地震災害影響的情況下,上半年大口徑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均完成年計劃的60%以上,增長幅度都達到30%以上,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這在以往正常年份也是難以達到的。財政收入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這其中除了我市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稅收增長因素外,市縣區各級黨政領導對財政、稅務工作的重視和全市各級稅務、財政部門在各項財政收入征收方面的努力,也為全市財政收入的增長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談及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市財政局一位負責人這樣說。
財政收入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上半年我市財政收入增幅明顯,表明我市上半年經濟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有關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市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商貿流通繁榮活躍,重點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5億元,增長9.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8.3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1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57億元,同比增長43.17%,名列全省第四位。一、二、三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力拉動,為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奠定了基礎。據市財政局統計數字表明,上半年體現經濟發展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體稅收——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建設維護稅增量、增幅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同比共計增收27547萬元,拉動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3.9個百分點。“沒有經濟的發展,財政收入將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市地稅局計財科李科長說。
加強財政、稅務工作的組織領導是財政收入增長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把財政增長列為全市三大工作重點,在認真調研分析全市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對全市財政稅收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各縣區政府認真貫徹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財政工作會議,狠抓財源建設,落實各項財政、稅收政策;市、縣區財政部門加強與國稅、地稅、房管、土地等部門的配合銜接,加強信息交流,完善協稅護稅機制,加大稅款和財政專項收入的征管力度,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深入重點企業和基層單位幫助解決組織收入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這些,為全市上半年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國稅系統累計入庫稅收收入88012萬元,完成年計劃的54.94%,同比增長28.22%;地稅累計入庫稅收收入41136萬元,完成年計劃的59.46%,同比增長45.14%。稅收增長的背后,雖然有全市經濟持續向好的因素,但全市國稅、地稅系統在組織稅收征管工作方面的努力同樣功不可沒。今年以來,市國稅、地稅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門和市縣區黨政領導的對稅收工作的安排部署,堅持依法治稅的同時,在挖潛力、促增收、強管理、保進度方面狠下功夫,加大稅收專項檢查和組織催收工作力度,徹底清理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嚴肅查處偷稅漏稅等各種違規行為,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依法加強稅收征管,促進各項稅款應收盡收,全額入庫,確保了全市上半年各項稅收任務順利完成度并實現大幅增長。僅以市地稅局為例,在挖掘稅收潛力方面,該局結合加強土地增值稅管理,從今年開始對1994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的各項稅收和全市集資建房稅款了全面清算,通過對106戶符合清算的企業中的20家進行清算,就組織入庫土地增值稅611萬元,這一數字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35。7%;在加強稅源管理方面積極推行以票控稅新措施,在全市具備計算機開票的賓館飯店推行了住宿業機用發票,從根本上遏制了住宿業發票“大頭小尾”現象的發生。上半年,全市組織入庫住宿行業稅收36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為歷年來最好水平。
財政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在狠抓財政收入增長的同時,在財政支出方面也大方了一把,著實讓廣大人民群眾沐浴了更多的公共財政的陽光。據了解,上半年全市財政支出共計完成241281萬元,占年計劃的62。09%,較上年同期增長43。14%。在公共財政的強力保障下,上半年,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按照足額發放;市級配套的抗凍救災、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資金及時撥付;教科文投入、“三農”投入、民生投入力度較上年同期進一步加大;濟困病床補助、城鄉低保資金等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證。財政收支的大幅增長,正在為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著強大的財力保障作用。
短評
今年上半年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均完成年計劃的60%以上,增長幅度都達到30%以上,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在歷經地震災害影響的情況下,全市財政收入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
財政是政府調控經濟運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工具。對于經濟社會亟待快速發展的我市來說,只有實現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聚集更多的可用財力,才能使發展社會事業的底氣更足,政府調控經濟運行能力更大,百姓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天水的步伐更快。
應當看到,與全省和全國發達市州相比,我市財政收入的基數還很低,而災后恢復重建、“三農”工作推進、科教文衛社會事業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問題解決等方方面面需要政府財政投入的地方還很多,這就需要全市上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工作思路和總體部署,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不斷提升我市綜合經濟實力,全力抓好財政收入各項工作,確保我市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同時要按照依法理財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方向,提高財政理財水平和資金監管水平,努力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讓每一筆財政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只有這樣,我市的財政“蛋糕”才會越做越大,廣大市民享受的公共財政陽光才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