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工作成就系列報道之工業篇
工業經濟再創輝煌
■本報記者移紅霞 實習生楊跟祥

今年上半年,我市搶抓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和全省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機遇,堅持一手抓企業改革、一手抓技術創新和擴大規模,全力扶持“10強50戶”企業發展,積極培育提升裝備制造業和農產品加工優勢產業,使全市的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
工業經濟顯效益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響,我市的106戶工業企業不同程度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3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約6005萬元。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全市工業系統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生產,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使全市的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保持了平穩增長,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7.15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部、省屬企業完成增加值9.56億元,增長17.9%;市屬企業完成增加值7.59億元,增長13.6%;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8.52億元,增長15.5%。

自主創新強實力
今年,我市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先后組織實施了星火機床數控扎輥車銑磨自動化、電傳所石油鉆機、鍛壓鉆機、鍛壓大型數控制管設備、中科天光片式開關集成器件、雄風輪轂鎂合金轎車輪轂、天光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紅山智能型三軸實驗機、海林大中型圓錐滾子軸承生產線技術改造等項目,提高了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圍繞機械、電器、電子等重點產業,一些重大技術裝備研制、技術產業開發、新產品開發和重點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此外,我市還精心編制了《技術創新項目計劃》,上報技術創新項目80項,總投資達11.97億元;19戶企業的20個項目被列入省裝備制造業和技術創新扶持項目;4個工業戰略合作協議和9個重點工業項目在工業強市大會上簽約,總投資達24億元。據了解,這些項目建成達標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

裝備制造成龍頭
在裝備制造業方面,以長開廠、電傳所、華天微電子、風動、星火、海林為重點的龍頭企業發展步伐加快,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市經委和國資委等部門在進行了充分調研和考察后,編制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思路》和《天水華天電子產業園發展思路》,為我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0強50戶”出佳績
上半年,我市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積極推進“10強50戶”工程,制定出臺了《天水市市長專項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和《天水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的意見》,認真落實企業尤其是“10強50戶”企業發展的各項扶持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工業強市戰略和“10強50戶”工程的進一步實施。華天、星火等15戶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的企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節能降耗見成效
今年,我市工業企業的節能降耗取得了實質性地進展。
首先,是完善了節能考核目標責任制,建立了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把節能減排指標納入了縣(區)和企業領導班子任期業績考核之中;其次,是以項目建設推動節能減排。篩選、上報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天水祁連山水泥低溫余熱發電等項目15個,其中,天水祁連山水泥低溫余熱利用、海林中科節能技改等8個項目已上報至國家發改委;第三,是加大了淘汰落后生產企業的力度,關閉淘汰天水化工廠等8家企業,大力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提高了全民節能減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