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守在新聞第一線
——記天水市第五屆“十佳新聞工作者”李惠明

李惠明,男,漢族,1971年7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1993年從事新聞工作,編輯職稱,現為天水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直播天水》節目主持人;甘肅省八屆青聯委員,天水市青聯常委、副秘書長。
李惠明從事新聞工作15年來,忠誠黨的新聞事業,敬業愛崗,工作勤奮努力,成績突出。作為一各新聞記者,他始終堅持在一線采訪,先后有40多篇新聞作品獲得省市級獎勵;作為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始終把集“編、采、播、制片”于一身的新型新聞節目主持人作為追求目標,多年的努力已使他成為天水市較有影響力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作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他始終把做好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參謀助手、做好員工的表率放在第一位,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團結同事,工作任勞任怨,在推進天水廣播電視新聞業務發展方面做出了貢獻。
李惠明從一個記者成長為一個節目主持人和新聞中心負責人,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化,但他始終在一線的工作態度卻絲毫沒有改變。15年來,只要有好的新聞線索,他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新聞現場。1999年的一個深夜,秦州區解放路一個油漆店發生火災,他在家中接到群眾的電話,立即趕赴現場,冒著危險進入濃煙滾滾的店內,及時、準確地報道了消防隊員奮力滅火的全過程;2000年秋季,為了尋找幾個被敬老院遺棄的五保戶,他冒著大雨步行40多里山路,走村串戶,通過深入采訪,制作出了揭露基層干部以權謀私的專題節目;2003年的“非典”時期,李惠明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在火車站、發熱門診、路檢站、“非典”隔離區,他與發熱病人、留觀人員、與廣大醫護人員在一起,采訪制作了大量新聞和專題,及時報道了天水的真實疫情,穩定了人心。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市,當地震發生時,李惠明沒有顧及個人安危,迅速拿起攝像機記錄下了地震的場景,保留了珍貴的資料。隨后,他在第一時間趕到單位,按照新聞中心的安排拍攝了市委當天下午兩次緊急會議和市委書記、市長赴醫院看望傷員的報道,并于當晚組織部門工作人員徹夜值班待命。5月13日清晨,李惠明隨市領導赴武山調查了解災情,記錄下了武山縣城關鎮鄧堡村山體滑坡的重大災情,并以電話聯線的方式通過天水人民廣播電臺和省人民廣播電臺的直播節目,在第一時間向全市、全省報道了天水的嚴重災情和各級黨委、政府抗震救災的行動。在隨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李惠明不顧疲勞、深入各縣區報道各級黨委政府和災區群眾抗震救災、生產自救以及國家領導人察看天水災情、我市向隴南輸轉救災物資等新聞,并充分利用豐富的第一手影像資料,與同事們一起通宵達旦制作《天水市抗震救災紀實》專題片,從組稿到配音以及編串全程參與。通過幾個晝夜的努力,這部專題片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為中央和省上各級領導及援建單位、企業了解天水災情提供了參考。
多年來,李惠明的工作業績和表現得到了單位和各級部門的認可。2001年,他獲得“甘肅省‘五四’優秀青年記者”稱號,2004年和2006年分別被評為天水市“優秀節目主持人”和“優秀記者”,并于2006年被評為“天水市優秀共產黨員”

李惠明參加工作15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新聞業務和節目主持工作的學習和提高,多年的不懈努力使他在業務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參與采寫的消息《天水市告別了茅草房》獲得1996年甘肅省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采寫的專題《鄉干部住著敬老院,五保戶淪為流浪漢》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別獲得2002年度和2006年度甘肅省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
2004年元旦,天水廣播電視臺推出了民生新聞欄目——《陽光熱線》,新聞部策劃好這檔欄目并運行了一段時間后,交由李惠明負責編采和節目主持工作,欄目的全班人馬雖然只有三個人,無論嚴寒酷暑,他們每天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新聞現場,天水城鄉到處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而《陽光熱線》也很快走進了天水城鄉普通群眾的生活,當時在天水的城鄉群眾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有事找《陽光熱線》”。經過部門領導和節目組的共同努力,這檔節目不僅首開全省民生新聞的先河,而且為天水廣播電臺開播《直播天水》節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陽光熱線》欄目也于2004年獲得全省廣播電視優秀欄目二等獎。
在新聞節目的主持方面,李惠明通過多年的努力實踐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廣大電視觀眾通過天水電視臺的《周末新聞》、《新聞聚焦》、《新聞十二分》、《陽光熱線》和《直播天水》認識了他,在電視節目主持業務方面,他勤于鉆研、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多年的一線采訪工作使他具備了一個成熟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素質,他主持的各檔節目被廣大電視觀眾普遍認可,從2000年從事電視節目主持工作以來,他主持的電視新聞節目連續6次在全省廣播電視主持作品評選中獲二等獎,并于2003年被獲得“甘肅省優秀電視節目主持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