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 開創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新局面
□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趙衛東

中國消費者協會將今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題確定為“消費與發展”,旨在宣傳消費政策,推進消費維權,提高消費信心,構建消費和諧,促進經濟發展。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廣泛深入地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活動,不僅是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的客觀需要,而且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是改善消費市場環境、拉動生活消費的需要
認真組織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活動,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進消費維權工作深入開展,服務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實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就要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有效吸收和消化國內生產能力,形成發展新優勢,就要大力促進農民消費,穩定發展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著力發展服務消費和旅游消費,不斷增強最終消費能力。這既是針對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應對之策,更是著手解決我國經濟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的長遠戰略。針對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對外需求明顯減少的現狀,我們必須把經濟增長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內需上來,尤其是擴大消費需求,形成經濟穩定增長的新格局。
因此,要從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消費者消費入手,致力于改善消費市場環境,提高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指導消費者特別是農村消費者科學文明合理消費,擴大內需,為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進一步深化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決當好消費維權、打假治劣的“排頭兵”,積極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大力開展對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對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和專項治理,為全市人民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
二、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活動是解決民生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保證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需要下大力氣解決民生問題。改善民生,既是保增長的需要,更是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性,需要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為擴大消費需求提供保障。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經濟發展與國民消費的密切關系。目前,我國城鄉、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消費水平差距較大。農村消費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迫切需要,更是消費維權的重點領域。在改善民生方面,我們要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違法經營行為,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因此,要密切關注消費維權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研究解決關系消費者權益的最直接、最現實、最突出的問題,為消費者排憂解難,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服務。各級黨委、政府要關心和支持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要建立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提高執法維權合力。要加強區域間的協作,加強工商、商務、質檢、農業、衛生、公安、旅游等部門之間的協調,提高監管執法的整體效果,做到信息共享、溝通及時、配合密切。
三、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活動是在新形勢下推進消費維權工作的需要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保護消費者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同時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消費者協會的職能,還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及社會有關方面的職責與要求。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活動,就是要督促和推動社會各有關方面進一步認真履行法律所規定的責任,加強消費維權的社會保護力度。特別是經營者作為市場主體,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方面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供優質服務,改善消費環境,滿足消費需求,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責任。要在全社會倡導新的維權理念,圍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做好新時期的消費維權工作,把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發展、維護穩定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方便群眾、依法調解、協商和解作為消費維權的基本工作方法,加強消費教育和引導,加強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加強社會各方面的信息交流與整合。
因此,要積極探索建立消費維權宣傳教育和協作機制,消費者協會、群眾團體、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廣泛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教育活動,加大對廣大消費者的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引導消費者科學、健康、合理消費,增強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新聞媒體要加強輿論監督,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積極參與消費維權工作,共同營造消費維權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