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心連民心 攜手謀發展
天水市學習實踐活動特色鮮明深得民心
編前話:
以全市萬名黨員干部“聯系城市困難戶促就業、聯系農村貧困戶促增收、聯系返鄉農民工促輸轉、聯系高校畢業生促創業”為主要內容的“四聯四促”活動,是我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一個創新,是貫徹落實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推動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的有力抓手。
當前,全市“四聯四促”活動正在深入開展,中央和省委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對這項活動十分關注。6月2日,省委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第83期簡報,以“黨心連民心、攜手謀發展”為題,對我市“四聯四促”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介紹。現將這篇文章全文轉載,目的在于教育和激勵全市黨員干部,務必保持清醒頭腦,深刻認識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性;務必振奮精神、真抓實干,切實把“四聯四促”活動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真正成為群眾稱道的“民心工程”。
有著360萬人口的天水市,人多地少,資源匱乏,地方經濟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偏低,農業地理條件差、產業化程度低,工業總體規模偏小、產業集聚化程度不高,區域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經濟自主增長能力不強,屬西部欠發達地區。如何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關注民生促發展,創新載體抓落實,是天水市委常委一班人時刻思考探索的重大課題。而立足市情,組織黨員干部大力開展“四聯四促”活動,則成為天水市黨委、政府保民生促發展,推進學習實踐活動的有力抓手。
一、情系民生,立足實際創載體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天水市委按照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要求,從市情出發,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創新活動載體,在全市萬名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了“四聯四促”活動,千方百計解百姓之憂,讓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推動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一是黨員干部聯系城市困難戶促就業。對有就業能力、就業意向的困難戶,幫助其轉變就業觀念,多渠道提供就業信息,尋找就業門路,想方設法促其就業或自謀職業;對沒有就業能力的困難戶,積極宣傳黨和政府保障民生的政策規定,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多做辦實事、送溫暖的工作。二是黨員干部聯系農村貧困戶促增收。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農村貧困戶,體驗生活,了解實情,幫思想提高、幫技術傳授、幫項目扶持、幫產業發展,努力幫助貧困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三是黨員干部聯系返鄉農民工促輸轉。幫助返鄉農民工參加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就業能力,并積極提供就業信息,幫助返鄉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轉移。對有經濟頭腦、有資金積累的返鄉農民工,鼓勵他們上項目、辦實體,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對缺乏創業資金的,幫助協調小額貸款,為其創業致富創造條件。四是黨員干部聯系高校畢業生促創業,搞好就業指導服務,積極引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適應新的就業形勢,轉變擇業觀念,樹立“行行能建功、處處可立業”的就業成才觀,鼓勵先就業后擇業,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企業就業,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為今后擇業創業打好基礎。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大力扶持自主創業,重點聯系幫扶困難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
二、為民謀利,領導帶頭抓落實
天水市把“四聯四促”活動作為轉變領導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重要抓手,以市、縣區機關和事業單位科以上黨員干部為主,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中有條件、有能力的普通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市、縣級黨員領導干部“一聯二”,每人確定2名聯促對象;科級黨員領導干部“一聯一”,每人確定1名聯促對象;其他黨員干部采取多種形式確定聯促對象,不限人數和類型,不搞“一刀切”。市委書記張景輝先后兩次深入秦州區藉口鎮石泉村的董國良和董紀剛2個聯促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商定幫聯計劃,鼓勵他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在為患病治療的董國良家和子女上大學的董紀剛家各資助500元的同時,又拿出3100元為這2家購買種豬4頭、種雞200只,還幫助解決了圈舍維修、畜禽防疫和發展優質核桃園等具體問題。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市政協主席宋敬國,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張應華,也先后在麥積區花牛鎮水眼寨村、武山縣城關鎮韋莊村、清水縣草川鋪鄉水泉村落實了自己的聯促對象,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市委領導做表率,影響和帶動了全市黨員干部開展“四聯四促”活動的積極性。截止5月底,全市11895名黨員干部已與城市困難戶、農村貧困戶、返鄉農民工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結成10863個聯促對子。黨員干部為聯促對象捐贈慰問金42.78萬元,衣物9627件,農資、水泥等133.33噸,農機具426件;組織各種類型的培訓4423人,提供信息4574條,就業崗位1145個,輸轉務工人員676人;協調小額貸款125萬元,減免稅費1.665萬元,辦理證照283個,扶持項目84個,幫辦實體51個;有1935人已初步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1739人的實際困難得以緩解或解決。
三、真情聯促,幫助群眾得實惠
天水市各級黨組織和萬名黨員在“四聯四促”活動中,不拘一格,努力創新,結合各自的工作特點和行業優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針對不同的聯促對象,提出不同的聯促目標。對城市困難戶,重點開展以送政策、送項目、送技能、送信息、送崗位、送溫暖為主要內容的“六送”活動;對農村貧困戶和返鄉農民工,積極開展以協助聯促對象論證項目、擔保貸款、培訓技術、促銷產品、承包脫貧致富任務為主要內容的“四助一承包”工程;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以幫助聯系就業崗位、聯系創業資金、落實就業政策,確保盡快就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幫一確保”活動。市委組織部29名黨員干部和清水縣草川鋪鄉水泉村23戶貧困戶及7名返鄉農民工結成聯促對子,為村上提供幫扶資金16萬元,并協調落實350.8萬元資金,為村內解決最急迫的4件實事:一是新修農路5.3公里,硬化村內小巷道,解決群眾行路難、農產品外運難的問題;二是實施人飲工程項目,解決村上吃水難的問題;三是結合整村搬遷項目,實施村組整合,解決群眾居住分散,孩子上學遠的問題;四是發展核桃種植,畜牧養殖等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后勁。秦州區力求在幫扶對象上做到“準確”、幫扶責任上突出“細心”、幫扶載體上突出“創新”、幫扶范圍上凸顯“廣泛”、幫扶方式上把握“靈活”、幫扶措施上做到“得力”、幫扶解困上體現“實效”。全區500名黨員干部與600名聯促對象結成對子,開展政策宣傳咨詢、就業創業指導、協調幫助服務3300余人(次)。秦安縣采取扶貧濟困送溫暖、幫辦實事促增收、內引外聯幫就業、強化培訓送技術等四項聯促措施,全縣624名黨員干部與67戶城鎮困難戶、492戶農村貧困戶、38名返鄉農民工、64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建立661個聯促對子。目前,已解決幫扶項目102個,幫辦實體11個,協調小額貸款27萬元,協調辦理證照89件,提供就業崗位266個,輸轉返鄉農民工266人,提供就業和致富信息1316條,舉辦技能培訓班11期,參訓人員628人。麥積區3418名黨員干部已與2385名聯促對象結成對子,其中:城市困難戶結對482對,農村貧困戶結對1156對,返鄉農民工結對250對,高校畢業生結對245對,聯系企業、特殊群體等其它結對252對。全區黨員干部通過落實聯促措施,協助辦理小額貸款20萬元,開展技能幫扶培訓968人次,扶持發展項目29個,幫辦實體7個,提供信息680余條,提供就業崗位340多個,有5100多名農民工接受了免費技能培訓,引導培訓1.11萬人,實現有效勞務輸轉8萬人,其中就地就近轉移2.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