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蘭州8月7日電(記者彭春燕 王艷明)近日,甘肅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工作人員在對位于麥積山絕頂的清代重修磚塔進行考古清理時,發現11件北朝石雕造像。
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的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南30公里的秦嶺山脈中,因其山形奇特,遠觀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開鑿于一千多年前,從十六國后秦時期開始開鑿,其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直到宋、明均有增造。1961年,麥積山石窟被國務院公布命名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副所長魏文斌介紹,塔基內發現的11件造像均向南擺放,排列整齊,組合明顯。中間為三世佛主尊,兩側排列供養菩薩和弟子、供養弟子、力士、天王等。個別造像身上有宋代后刻的題記,表明這批造像應該是宋代藏入的。這種在塔基內埋藏成組的造像也是國內不多見的,對于研究塔的功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波及影響到天水地區,麥積山石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位于麥積山絕頂的清代重修磚塔塔身震裂,塔基嚴重下沉。經甘肅省文物局批準,同意對該塔進行整體落架拆除維修。該塔始建年代不詳,宋、清兩代重修,現存塔體為清代乾隆時期重修。
魏文斌說,該塔出土遺物不但是麥積山石窟近些年考古工作的重要發現,也為研究北朝佛教造像藝術提供了特別珍貴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