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由國務院批準正式頒布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它是繼成渝經濟區和北部灣經濟區之后,國家在西部地區謀劃的第三個經濟區。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大綱的初步完成,天水、關中地區有望躋身“國家級經濟區”。根據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范圍包括陜西省的西安、咸陽、渭南、銅川、寶雞、楊凌五市一區和甘肅省的天水市,總體目標定位是:建設成為西部及北方內陸地區的“開放開發龍頭地區”。
一個是伏羲氏的故鄉,一個是絲路起點和千年古都所在地,甘肅天水和陜西關中地區,現在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度結合在一起。

(公祭伏羲大典)
以中華文明之源為主體形象
聯合開發建設尋根祭祖旅游精品線
在這個《規劃》中,天水作為經濟區七市一區中唯一的陜西省以外的城市,被定位為經濟區次核心城市。天水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往西的第一重鎮,它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亞歐大陸橋橫貫全境。天水與關中地區同處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渭河流域。天水人形象地說,他們與關中地區的人們同飲一河水(渭河),同有一座山(秦嶺),同有一種文化(秦文化)。地緣的紐帶,經濟的聯系,文化的淵源,使得天水與關中地區歷史性地將“手”握在了一起。分析人士認為,這給地域遼闊、偏居一隅的西北地區找到了一部經濟“發動機”。
《規劃》的實施,將為關中—天水的旅游經濟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明年天寶高速公路的開通,將吸引兩地更多游客互動旅游。這條高速路將使天水與西安間只需3個小時就可到達,更重要的是,這給天水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讓天水以前所未有的緊密度與關中地區結合在一起。
天水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故鄉。天水人常自豪地說:“五千年文化看西安,八千年文化看天水。”借著《規劃》的東風,天水現在的目標是創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目前,天水市已與陜西關中五市一區旅游部門共同協商,建立了關中—天水經濟區旅游合作組織,聯合打造區域旅游整體形象。
關中和天水之間古代就有絲綢之路相連,關中有黃帝陵,天水有伏羲廟和有8300年歷史的大地灣等歷史文化遺產,兩地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有著血脈聯系。天水市旅游局局長談啟明表示,將積極融入大關中旅游圈,加強與關中五市一區的緊密聯系,借助西安國際旅游大都市的輻射力,帶動天水旅游的發展;創新宣傳營銷方式,繼續加大市場營銷力度,主攻西安、寶雞等關中市場及蘭州、定西、隴南等省內市場,借機積極開拓華東、華南旅游市場,兼顧海外市場,全方位營銷“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中國·天水”這一主打品牌。天水市還將加快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知名精品景區,盡快培育和組建大型旅游集團,推動天水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他們將對旅游資源再挖掘,努力形成強勢旅游產業,是這個開發區的又一個重要抓手;并且正以中華文明之源為主體形象,重點開發建設以西安黃帝陵-寶雞炎帝陵-天水伏羲廟為主的尋根祭祖旅游精品線,打造以“尋根祭祖”為特色的旅游品牌。有了這樣兩個重要抓手,使得關中—天水經濟區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把西安建成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國務院在《規劃》中對西安的另一個要求是,將西安建成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新的高度也對西安旅游提出新的要求。西安市旅游局周愛全介紹說,西安將加快旅游資源整合,大力發展歷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加強精品旅游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旅游資源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旅游管理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旅游經濟,把西安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西安應以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目標,以生動、形象、豐富活性內容的文化內涵為載體,加快西安旅游服務理念、方式的轉變,延長旅游產業鏈,使西安的旅游業,從瀏覽型轉化為體驗型、從觀賞型轉化為參與型,使游客更深層次地了解西安的旅游文化。”專家也為西安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建議。

大唐芙蓉園夜景
打造“旅游走廊”式的國際旅游精品
記者就此話題日前對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陜西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委員馬耀峰教授進行了采訪。
記 者: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建立,除了彰顯區域合作的地緣優勢之外,具體到旅游方面,您認為有哪些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契機?
馬耀峰:關于這個新經濟區,國家給予的定位很高,拿西安來說吧,過去我們說它是歐亞大通道、歷史文化大都市,現在有了這個規劃,它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旅游大都市,這個經濟區不是單單發展西安,它是要打造“旅游走廊”式的國際旅游精品,對于國家的政策,在具體實施方面我們也要真正跟上,理念、規劃、實施要同步。西安的中心龍頭作用也要表現在這三點上,對于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一定要落實到點上,這樣才能搞好旅游精品區的建設。
記 者:對于這個新經濟區,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培養建設“大旅游區”的概念,以切實做到共贏?
馬耀峰:“大旅游區”說法是建立在以“絲綢之路”做“文脈”,主打“周秦漢唐”特色,潼關綠色旅游區、寶雞特色旅游景區、銅川人文旅游景區,包括天水文化特色旅游景區在內的6大板塊,清晰明確,它的“地脈”是關中平原加天水谷地,打的是“西部歷史文化”的招牌,所以這些都決定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站得高、看得遠。各地要建立緊密聯系,在旅游文化產業方面主動出擊,做好市場拓展和宣傳促銷的工作,重點把陜西旅游的特色和與眾不同之處表現到位。
記 者:眾所周知,關中地區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您認為經濟區的設立給關中地區企業和民眾帶來的最大機遇是什么?
馬耀峰:經濟區的建立,將這一帶的影響力從地方擴大到了全國,甚至全亞洲,整個城市的定位提高了,當地企業對于外界的吸引力肯定增強了,知名度也建立了。而且來往的游人多了,對當地居民的見識度也會是一個提高,所以一定會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記者 李 衛 實習生 周芮冰 肖 曉)

(天水麥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