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及時掌握當前我市小麥病蟲發生動態,準確做出預測預報,科學指導大田防治。3月1—9日,天水市植保站組織技術人員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大面積選點調查,并結合各縣區調查結果表明:小麥條銹病、白粉病已顯病;麥紅蜘蛛、中華鼢鼠開始活動為害。
一、發生情況
1、小麥條銹病:全市顯病面積約5.5萬畝,平均病田率2.7%,以單片病葉為主,有少量發病中心,顯病時間接近去年同期(2月下旬),發生程度明顯輕于去年同期。發生區域為麥積、秦州、甘谷、秦安、清水海拔1350—1700米范圍內的向陽淺山區,主要發生區域是麥積區的新陽、麥積、渭南;秦州區的平南、皂郊、店鎮;甘谷縣的白家灣、八里灣、武家河;秦安縣的云山、王尹、千戶;清水縣的金集、豐望等鄉鎮。就其原因分析:一是去年秋苗期我市小麥條銹病發生程度輕,越冬菌原基數相對較低,致使今年安全越冬面積較常年減少。去年秋苗期我市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123.5萬畝(較正常年份減少25萬畝左右),平均病田率61.7%(較常年降低18個百分點),平均普遍率2.32%(較常年降低1.5個百分點),據調查今年我市小麥條銹病菌安全越冬面積約95萬畝,較正常年份減少10—15萬畝。二是氣候條件不利于當前條銹病菌的侵染擴散。入冬以來,我市氣溫大部分地方偏高,降水偏少, 從去冬12月至今年2月底的80多天未出現有效降水過程。去年12月份各地降水量僅為2.1—4.7毫米,1月份各地無有效降水,2月9—15日我市各地降了小雨雪,降水量僅為2.3—5.2毫米。初冬12月氣溫除武山、張川略低,麥積正常外,其余各地偏高0.1~0.5℃;1月各地平均氣溫為-3.1~0.4℃,比常年同期偏高1.4~2.5℃;2月上旬比歷年同期偏高3.0~4.1℃,2月中旬比歷年同期偏低2.8~3.8℃。冬季干旱和2月中旬至3月上旬氣溫偏低,不利于條銹病菌侵染擴散。
2、小麥白粉病:全市顯病面積4.5萬畝,平均病田率2.3%,發生程度輕于去年同期,多以基部葉片發病為主。主要發生區域為麥積區新陽、麥積、石佛;秦州區平南、皂郊、齊壽;甘谷縣白家灣、八里灣、武家河、金山;清水縣金集、土門;秦安縣的云山、千戶、王尹等鄉鎮。
3、麥紅蜘蛛:全市發生面積16萬畝,平均蟲田率7.9%,蟲株率5.5%。發生程度輕于去年同期,以溫暖向陽避風的半山、淺山區和川臺地發生為主,近期隨著氣溫的升高,其發生為害程度將會加重。
4、中華鼢鼠:全市發生面積15萬畝,平均鼠田率7.4%,百畝有鼠4.2頭,以渭北干旱淺山區發生較重,發生程度輕于去年同期。
5、麥田雜草:全市發生面積28萬畝,平均雜草密度5.3株/米2,主要種類為播娘蒿、看麥娘、麥瓶、離蕊芥、刺兒菜、薺菜等。

二、趨勢分析
去年秋苗期我市小麥病蟲害發生范圍較廣,冬季氣溫偏高,有利于病蟲的安全越冬。3月2—3日,我市普降中到大雪,降水量達4.2—8.0毫米,3月5日局部地方又降雨夾雪。隨著氣溫的回升,小麥條銹病、白粉病將迅速擴散蔓延,麥紅蜘蛛、中華鼢鼠為害加重。據氣象部門預測,春季(3~5月)降水量為80~100毫米,正常略少。其中3月略多,4月偏多,5月偏少2成左右;平均氣溫為9.5~13.0℃,偏高1.0℃左右,其中3月正常略高,4月接近常年,5月略高。結合當前病蟲發生情況及我市小麥品種布局等因素綜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麥條銹病將中度至中度偏重發生,渭河以南部分區域及高山晚熟麥區將大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55萬畝左右,流行期將出現在5月上、中旬;白粉病將中度至中度偏重發生;麥紅蜘蛛將中度偏重發生;中華鼢鼠、麥田雜草將中度發生。

三、生產建議
1、加強病蟲監測,及時發布病蟲動態信息。市、縣區植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病蟲監測,嚴格執行“五日一查報”制度,及時發布病蟲情報,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預案,為農民群眾科學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據。
2、供銷、植保(農技)部門要及早動手,做好防治所需農藥械的貯備工作。
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采取追肥、灌水等農業措施,增強小麥的抗逆性。
4、各級植保部門要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廣泛開展植保技術宣傳培訓,科學指導農民搞好早期的挑治和大面積防治。
5、農藥管理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部、省、市農資打假精神,對全市的農資市場進行專項治理,保證農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