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看變化
——張家川縣春耕生產見聞

陽春三月,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村的田間地頭、鄉村道路、集貿市場上,到處可見一派繁忙景象:三三兩兩的農民往地里拉肥送糞,已打耱鎮壓過的農田一片平整;鄉村道路上,一輛輛滿載化肥的農用車來往穿梭;田間地頭縣鄉干部與農技人員幫助農民耕田、起壟、鋪膜……與往年不同的是,張家川今年春耕生產呈現出三個比較大的變化。
一變:干部下到地頭指導
在胡川鄉王安村,農民馬牛娃正忙著往地里拉運化肥,他滿面春風地告訴記者,去年要種2畝多全膜玉米,增產效果確實好,今年政府補助了地膜和種子,兒子和兒媳都外出打工了,縣上的干部下鄉幫他家覆膜哩。
春節剛過,張家川縣就召開了三級干部會議,及早啟動了春耕生產工作。縣農業、農資、科技、農機等涉農部門更是早早就為春耕生產做了充分準備。同時全體縣級干部帶頭,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帶隊,帶領全縣1600多名干部職工和200名農業科技人員深入15個鄉鎮進駐村組農戶、下到田間地頭,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 活動、“千名干部職工下鄉搞幫扶”活動和 “百名科技人員下鄉助春耕”活動,面對面幫助群眾解決技術難題,手把手地帶著群眾干,使群眾全面掌握技術要領和操作規程。現在,田間地頭成了干部們的辦公點,幫助農民購買農資的、搞培訓的、宣講實用技術的干部在張家川農村隨處可見。

二變:春耕圍繞增收進行
“有技術員在田間現場指導,我家的地膜玉米今年收成不用愁了!” 張川鎮袁川村楊滿園滿臉喜悅地說。
全膜雙壟溝種植玉米技術增產增收效果相當明顯,受到了群眾歡迎。今年,張家川縣調整種植結構,在春耕生產中擴大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的種植規模,最大限度地幫助農民增收。在推廣全膜雙壟溝種植技術中,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科技特派員”挨家挨戶、耐心細致地給群眾講解播種技術、開展技術培訓、品種選擇、農時把握、覆膜點種、田間管理和配方施肥等科技服務活動,分級、分批次召開農民技術骨干、科技示范戶和農民群眾技術培訓會,重點加強了對農技人員、鄉村干部、示范農戶和普及推廣等培訓。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20期,培訓農民12000多人(次),使全膜雙壟溝種植技術的推廣落到了實處。
三變::“紅盾護農”保春耕
“你們這些地膜是從哪里買的?質量合不合格?如果有問題,要及時向我們反映,政府絕不能讓你們上當受騙而誤了春耕生產。”近日,在龍山鎮四方村的地里,檢查地膜化肥的工商人員不斷地向村民問這問那。
為確保農民買上放心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張家川縣工商部門、涉農部門聯合開展了“紅盾”護農打假行動,對縣內農用物資經營部門進行拉網式檢查,嚴防散裝種子、假冒偽劣農用物資流入市場。
為了使黨的惠農政策和農業實用技術家喻戶曉,張家川縣利用群眾趕集的機會,組織涉農部門,通過為群眾發放資料、現場解答等,抓好農民春耕技術培訓工作。這些科技支農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當地農民及時送上一道道營養豐富的“科技大餐”。 同時開展了為農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 , 把中央一號文件及各類惠農支農舉措落實好,至目前,全縣共培訓農民26000多人(次),散發科技宣傳資料1.8萬份,咨詢服務2.5萬人(次) , 確保群眾用上“放心種子”,施好“安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