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態環境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積極實施藍天、碧水、寧靜、安全、生態五大環保工程,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把天水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第一節 生態建設
一、發展目標
不斷營造“藍天、碧水、安全、寧靜”的生態環境,把天水創建為國家森林生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西北最佳宜居城市。
1、起步發展階段(2009—2010年):到2010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積40萬畝,累計達到69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
2、加快發展階段(2011—2015年):到2015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積104萬畝,累計達到7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
3、快速發展階段(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積280萬畝,累計達到9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積1820萬畝,涵養水源1150萬畝,保護農田560萬畝,基本形成穩定的生態防護體系。
二、自然保護區
1、建立藉河源頭水源涵養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在秦州區關子、藉口、楊家寺,甘谷縣古坡、武家河等鄉鎮建立39.52萬畝水源涵養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2、建立關山水源涵養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在張家川恭門、平安、閆家、馬鹿,清水縣秦亭、山門、白沙等鄉鎮建立81.2萬畝水源涵養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3、建立水源保護區。在秦州區太京、藉口、關子,麥積區甘泉、麥積、黨川、利橋,秦安縣中山、王鋪,武山縣溫泉、四門、楊河,甘谷縣武家河、禮辛、大莊,張家川縣張綿、平安、恭門,清水縣草川、新城、隴東、永清、紅堡、賈川等鄉鎮建立面積為3000—5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護區,為全市人民提供飲水安全保障。
三、重點建設項目
1、林業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天然林保護和三北防護林工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速生豐產林建設速生毛白楊、楸樹優系、華北(日本)落葉松50萬畝,封山育林80萬畝,低產林改造160萬畝;建設一個市級林業技術人員培訓中心,完善資源林政、護林防火、林業科技推廣培訓、病蟲鼠兔害防治等體系。
2、退耕還林工程。主要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完成退耕地造林200萬畝,實施退耕還林配套荒山造林150萬畝(其中宜林荒山荒地造林95萬畝,地邊地埂折合造林55萬畝)。
3、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在秦州、麥積兩區南北兩山完成綠化造林20萬畝。
4、道路綠化工程。全市完成以鐵路、公路、村莊綠化和新農村建設通村道路綠化0.8萬公里。
5、景區綠化工程。全市建設10個大型森林公園,到2020年,完成大地灣和卦臺山40%的綠化任務。
6、林業種苗工程。在天水市中心苗圃建設大型工廠化育苗基地1處,在兩區五縣各新建標準化苗圃1個,每個苗圃設計面積200—300畝。
7、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住房保障工程、15個國有林場和1個省級森林公園林區道路建設項目。
8、凱迪生物質能源林項目。全市建設以刺槐為主要樹種的薪炭林160萬畝(新造林91.375萬畝,現有稀疏幼林補植68.625萬畝),以文冠果為主要樹種的油料林92.25萬畝,實施科技培訓及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
9、重要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實施秦嶺山地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項目、渭河過境段水污染綜合治理、麥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小隴山林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等重點工程,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