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甘肅天水6月21日電 (記者 張玉璽 朱世強)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于22日上午在天水市舉行。21日下午,中共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節會組委會副主任王光慶說,舉辦2010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1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對天水正在加快實施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發展戰略和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有特殊意義。
21日下午,天水市官方主持召開2010(庚寅)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21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新聞發布會,王光慶表示,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議程有奏樂、擊鼓鳴鐘、恭讀祭文、樂舞告祭、敬獻花籃、瞻仰圣像六部分組成,屆時約5000人參加祭祀活動。
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琴瑟,創作了樂曲,制歷法,嘗百藥,立九部,設六佐……他的活動,標志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王光慶說,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境內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自古以來,天水就有祭祀伏羲的傳統,早在春秋時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禮祭祀伏羲。自秦漢至明清,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祭祀不斷,相沿成習。
1988年,“羲皇故里”天水在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恢復了歷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禮,并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2005年開始,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0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記者在此間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0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緊緊圍繞“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凝聚全球華人、打造祭祖圣地”這一主題,堅持“突出重點、體現特色、隆重嚴謹、節儉務實”的原則,活動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甘肅省文化廳、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甘肅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甘肅省旅游局協辦,中國僑聯、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為支持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