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面前 我們挺起不屈的脊梁
——天水市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紀實

2010年8月,天水歷史上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一頁。369萬天水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幫助相鄰的甘南州舟曲縣和隴南市抗洪救災,繼而抗擊本市發生的特大洪水災害,風雨同舟,譜寫同心曲;患難與共,繪就戰洪圖。我們永遠難忘生死關頭的搏斗、舍生忘死的救援、傾囊相助的愛心……
風雨同舟 支援舟曲
8月7日23時20分,我省甘南州舟曲縣,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狂瀉而下,掩埋村莊,摧毀城市,截斷河流,吞噬了1000多鮮活的生命……
8日下午13時50分,溫家寶總理乘坐的專機在天水機場降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市委常委、秘書長蔣曉強在機場迎候。一心牽掛災區災情的溫總理一下飛機,就向陸浩詢問災區最新救災進展情況,他要求甘肅省和有關部門當前要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想方設法救人,組織群眾避險,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災區群眾的生活。在天水機場做了短暫停留后,溫總理換乘直升機前往舟曲縣察看災情,指導救災,陸浩一同前往。當天下午16時,回良玉副總理乘坐的專機到達天水機場,市領導張景輝、李文卿、蔣曉強在機場迎接。回良玉做了短暫停留后,也乘直升機前往舟曲縣。
在溫總理離開天水趕赴災區后不久,張景輝、李文卿立即電話安排市民政局盡快組織車輛,裝運1000頂救災帳篷,決定由市交通局組織救援車輛和搶險機械設備、公安消防支隊組成搶險救災隊趕赴災區,張景輝、李文卿等市領導為搶險救災隊員送行。當晚深夜,市領導又決定,向舟曲捐款100萬元人民幣,同時向各單位發出捐款倡議。
8月9日,天水機場空中支援舟曲的航線全部開通。救援飛機在“首都——天水——舟曲”之間往返。為確保天水——舟曲這條救災通道的暢通,張景輝、李文卿當天一大早就帶領相關人員在天水機場現場協調指揮。上午8時30分,民政部等20多個國家部委的領導專家在天水機場搭乘蘭空直升機飛赴舟曲,到達災區上空后由于天氣原因無法降落,只能原路返回。得知此消息后,我市迅速從市直部門抽調了9輛車況性能良好的越野車,并為每個人準備了食品、飲用水和泥靴,于9時50分將這些領導專家從陸路送抵災區。

隨后,張景輝、李文卿干脆坐在機場塔臺下等待消息和指示。當天下午4時,蘭空方面通知我市準備接待舟曲傷員,兩位市領導便立即安排搶救工作。
舟曲災情發生后,根據省委、省政府緊急指示,我市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力做好人員和救災物資中轉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的同時,第一時間組織搶險救災隊伍趕赴災區,首批捐款100萬元、1000頂帳篷和5000套救災睡袋,采購飲用水、食品、藥品及價值13.2萬元的大蒜等救災物資及一批機械設備迅速抵達災區,并組建了由18名供電職工、25名交警和32名消防官兵組成的搶險救援隊,抽調22臺工程機械、搶險救援車和應急電源移動車,抵達災區開展救援工作。同時還抽調25名駕駛員組成第一運輸梯隊,隨時承擔救災物資的運送任務。
天水交警支隊派出由副支隊長帶隊、25名骨干民警和5輛警車組成的搶險救災隊,赴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指定的省道313線,在距舟曲縣城5公里處的瓶頸路段,開展24小時疏導保暢勤務工作,保障救災車輛順利進入災區現場。
8月8日上午,天水供電公司接到省電力公司命令后,立即組建電力搶險救災隊伍,當天上午11時許,首批由18人組成的搶險隊伍及一臺應急電源移動車急奔舟曲災區。
8月16日中午,天水市水務局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縣城打出的第一眼水井正式向災區居民和搶險救災人員供水。為了盡快解決災區居民和搶險救災人員飲用水困難的問題,8月9日,市水務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支援舟曲的統一部署,立即組成9人專業打井突擊隊。經過突擊隊連續90多個小時的奮戰,8月15日,在災區的第一眼水井順利出水,有關部門對水質檢驗合格后,8月16日中午開始向縣城居民和搶險救災人員正式供水。

8月9日晚8時,來自舟曲災區的36名傷員和14名醫護人員搭乘蘭州空軍4架直升機飛抵天水后,分送市第一、二人民醫院搶救治療。當晚,市領導張景輝、李文卿、郭奇若、蔣曉強和市長助理安永看望慰問了傷員,安慰傷員安心養傷,并要求醫院抽調骨干力量,全力救治傷員,妥善安排好陪護家屬的食宿,確保災區傷員在我市得到良好的救治。治療期間,市領導張應華、楊繼軍到醫院看望傷員。

8月9日至12日,天水消防支隊的32名官兵沖鋒在救援一線,戰斗在廢墟瓦礫,奮力搜救舟曲被困人員、清理堵塞河道,很多戰士受了傷,但他們每個人都咬緊牙關、連續作戰,共從廢墟中刨出9具遇難者遺體,挖出現金物資價值180余萬元。
15日上午,武山縣籌集了價值10萬多元的辣椒、茄子、洋蔥、豆角、土豆、番瓜等新鮮蔬菜12噸,帶著對災區人民的深情厚誼,緊急送往舟曲。
與此同時,市四大組織領導及天水軍分區首長機關積極捐款,向災區人民奉獻愛心。市領導和全市廣大干部職工紛紛捐款獻愛心,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50元、100元、300元、400元、1000元,點滴暖流匯成愛的海洋,華天集團捐款58.7萬元,天水星火捐款60萬元,風動機械公司捐款和捐獻產品價值共計70.1萬元,蘭天控股公司募集善款64萬多元,天水昊峰集團向災區捐款103萬元……

唇齒相依幫助成縣
8月12日零時,隴南市成縣出現強降雨天氣,導致橋梁斷裂,道路中斷,房屋倒塌,農田被毀,災區人民群眾陷入風雨飄搖之中。13日下午,省衛生廳緊急通知:迅速組織醫療隊趕赴隴南成縣災區參加醫療救援工作!
兵貴神速,我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大夫來了,市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來了,四0七醫院的護士來了,出差回來剛剛下火車的市衛生局副局長范多智也緊急趕來了。短短3個小時,一支由25名醫術精湛、經驗豐富、應變能力強的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衛生救援隊整裝完畢,人員、藥品、車輛全部到位。21時左右,我市醫療衛生救援隊由范多智帶隊,從天水出發,繞道禮縣,疾馳近4個小時,于14日凌晨1點到達成縣縣城。
8月15日上午,駐軍某旅政治部副主任陳秉爵受命帶領51名官兵,給成縣黃渚鎮冤王溝128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運送方便面和礦泉水等生活用品,當他們聽到冤王溝村村委會主任孫慧慧求救后,陳秉爵果斷決定改變行動計劃,不送食物進溝,把人轉移到安置點統一居住。官兵們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救援,冤王溝128名群眾全部被官兵轉移到安置點。
駐市68202部隊第一時間調派300多名官兵趕赴成縣黃渚鎮執行抗洪救災任務,先后共疏散災區群眾1230人、解救被困群眾38人,搶通道路4處,卸載、搬運救災物資140余噸等,并受到回良玉副總理的接見勉勵。
駐市96363部隊主動請纓,及時組織醫療小分隊趕赴災區開展傷員救治、防疫消殺等工作。這支醫療小分隊曾多次參加急、難、險、重任務,包括玉樹地震。成縣發生災情后,醫療分隊創造了四個第一:第一支進駐成縣黃渚鎮的醫療小分隊,于8月13日上午徒步到達黃渚后立即展開救護工作救治傷員;第一支運送傷員至災區外的醫療隊,14日上午,野戰急救車運送第一批6名重傷員至成縣;第一個展開野戰救護所的醫療隊,對災區傷員進行病情處理;第一個對災區進行大面積、全方位消毒、殺菌、滅蚊蠅的醫療隊。

迎擊洪魔鏖戰秦州
人們還在為舟曲災情揪心,但天水本身卻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
8月11日下午,秦安縣清水河流域隴城等4鄉鎮發生嚴重洪澇災害,24村3201戶16157人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76.4萬元。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中西部地區同時也遭受罕見的強降雨襲擊,胡川鄉等六鄉鎮15村462戶、2223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887畝,87戶民房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94.86萬元。8月11日至12日,清水縣境內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方發生雷電暴雨天氣,遠門等4鄉鎮2745戶、12350人遭受重災,造成經濟損失601.2萬元。8月12日凌晨,麥積區黨川、甘泉、麥積三鄉鎮遭受強降雨襲擊,三鄉鎮降雨量累計分別達到84.5毫米、104.8毫米和162.2毫米。暴雨致使當地河堤部分區段損壞,橋涵道路損毀,農作物大面積被淹,造成22村166戶777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3036萬元。
更大的災難突然降臨。8月12日凌晨2時多,秦州區局地突降暴雨,兩個小時內,當地降雨達到了160多毫米。暴雨引發南峪河上游塌方和河水猛漲,順流而下的樹枝、秸稈等雜物在柳林村小學附近堵塞河道,致使洪水改道涌向村莊西頭,依河而居的50多戶村民受災,有的家中進水,有的人家洪水漫過炕頭,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住在柳林村東頭的村支書楊建國接到村民的求救電話后,一頭沖進了雨霧里。等他跑到村西頭,村主任趙占榮也已經到了這里。這時,村里已經停電,漆黑的夜里,只感到齊腰的泥水沖擊而來,轟鳴作響的洪水肆虐著……看著驚慌失措的村民,村支書楊建國安慰大家說:“不要慌,搶救人是第一位的。”聽到這句話,村民們的情緒穩定了下來。村里的年輕人付田福、張萬虎、馮虎平、劉繼祖、許杰等,立刻行動起來,與村干部一起,緊急疏散受災群眾。
優秀共產黨員娘娘壩鎮黨委書記梁永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肆虐的洪水中為災區人民撐起了一面不倒的大旗,他身先士卒,組織安置村民、疏通河道、搶救村民財物,為把群眾的損失減到最低程度做出了積極貢獻。長河村村支書王生慧感慨地說:“梁書記用實際行動給我們上了一課,他的行動讓我們明白,在災難面前只要大家齊動手、一條心,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8月12日凌晨3時,強降雨引發南峪河途經的柳林、溝門、李子、杜家莊、長河、錢家壩6個自然村遭受洪水襲擊。在這次洪澇災害中,秦州區娘娘壩鎮柳林、杜家莊等6個村受災嚴重。僅僅兩個小時降雨量就達165毫米,致使該鎮6009戶居民院落、房屋全部進水,167人被困,死亡2人,重傷4人,失蹤8人,橋涵沖斷,道路被毀,通信中斷,民房倒塌,人畜傷亡嚴重。
早晨5時,天水市消防支隊迅速調集官兵向50公里外的娘娘壩進發。6時,消防官兵抵達救災現場后,全力展開救援,官兵在解救被困群眾的同時,在洪水中幫助村民轉移糧食和重要物品。
就在消防官兵和村民奮力搶險時,一支車隊開進了柳林村,車上跳下的官兵一路飛奔沖進救災一線,這是天水預備役旅在旅長李軍和政委萬順成的帶領下趕來救援。這支由旅機關現役軍人95人,秦州區太京鎮、牡丹鎮、林業局等鄉鎮部門的預備役民兵120名,并裝備著三臺大型工程機械的生力軍加入,現場士氣頓時大振,成為第一支成規模進入受災區域的搶險隊伍。
12日10時30分,暴雨持續,洪水漫過柳林村道路,大部分村民房舍被洪水包圍。在現場指揮的預備役旅旅長李軍、政委萬順成帶領突擊隊員直插柳林村險段,組織官兵跳入齊腰深的洪水中,排除圍堰險情,裝填沙袋,構筑防洪堤壩。
就在此時,救援人員獲悉距柳林村約17公里的杜家莊村也遭受洪災,部分群眾被困。按照抗洪搶險指揮部統一部署,部隊官兵和天水市政府機關人員組成搜救小分隊,向大山深處的杜家莊村進發。搜救隊員在橋梁沖毀的情況下,用鏟車冒險強渡,冒著碎石隨時滾落的危險,趟著齊腰深的淤泥,將30名被困群眾安置到村小學,用擔架、人背的辦法解救出兩名重傷員和一名輕傷員。
14時,又傳來消息:李子園金礦尾礦堤壩即將潰塌,威脅下游數個村莊、幾百戶人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天水軍分區接到命令后,迅速啟動抗洪搶險應急預案,組織分區機關干部戰士54人,帶領秦州區民兵應急分隊63人,冒雨趕往受災最嚴重的秦州區娘娘壩鎮組織抗洪搶險。13日早上,天水軍分區組織數百名官兵投入戰斗,鏟土、清淤、筑堤。14日,軍分區參謀長楊巨偉告訴記者,三天共投入1100人,主要是堵塞決口,清理河道,搶修道路,轉運災民物資。
在娘娘壩鎮,天水軍分區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趟著齊膝深的水,一邊緊急組織群眾轉移,一邊加固河堤。在官兵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奮戰一天來,共轉移群眾335人,疏通河道1200余米、加固河堤150余米。
早在8月11日晚和12日晨,秦州區水務局書記王小鵬和局長劉文書就趕往災區察看災情,向上級匯報。12日晨6時30分,組織水管站的6個搶修組到受災村搶修供水工程。區防汛辦向災區調撥了8萬多條編織袋和一批搶險物資,區防汛指揮部調運搶險車輛、大型機械80輛開赴災區,晝夜疏浚河道、堵塞決口。12日晨,水務局再次派出45名技術骨干組成供水搶修分隊,分赴柳林、李子、溝門3個行政村和6個自然村搶險救災。在道路不通的情況下,分隊第三小組7名隊員經過6個多小時步行36公里趕到受災村……在娘娘壩鎮洪災發生后,秦州區交通運輸局黨總支書記、副局長王九成以最快速度趕赴受災現場。在望天村,面對迅猛而來的洪水,他緊急調用上李公路項目部裝載機等大型機械,率先沖到洪水中,和其他搶險隊員一起,將受困群眾扶上機鏟,及時將208名受困群眾全部運送至安全地帶。
天水供電公司從13日起,組織500多人的電力搶險隊伍奔赴全市救災一線,市疫控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先后赴隴南和秦州區開展防疫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