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度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天水市教育局局長 李 淳
(2011年2月23日)

同志們:
在全市教育工作和省教育廳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之后,我們召開2011年度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回顧總結去年的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貫徹落實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主要任務。下面,我就2010年的主要工作做一簡要總結,對2011年的教育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市教育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教育廳的支持指導下,團結協作,奮力拼搏,開拓創新,以良好的敬業精神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有些工作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走在了全省前列,促進了全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基礎教育工作全面發展。一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各項改革政策全面落實。全市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學生人數達57832人,投入免費教科書資金6218.29萬元,有531181名學生享受國家免費教科書。二是“兩基”鞏固提高取得明顯成效。通過完善“兩基”年檢復查制度、“雙線”控輟保學責任制、掃盲培訓、取消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費、保證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措施,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鞏固率有了新的提升。三是中招改革進一步深化。統籌高中階段招生,加大對招生全過程監管,規范了招生行為,促進了中招工作有序進行,完成了省上下達我市普高和中職招生計劃,使職普比達到5.4:4.6,基本保證了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四是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得到加強。全市學前教育規模擴大;市特教學校順利完成整體搬遷,成立了市特殊教育發展服務指導中心;進一步支持和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對全市近210所民辦學校和特長班進行全面評估和排查摸底,及時糾正了辦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允許部分民辦高中跨縣區招生,并追加招生指標,促進了民辦高中的有序發展。
(二)高中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成立了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制定了《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實施方案》,組織4000余人次高中管理人員及新課改教師參加了培訓,確定了4所省級樣本校和7所市、縣共建樣本校,設立了九大學科實驗基地和中心教研組,全面帶動了全市普通高中新課改的整體推進,全市有25000多名高一新生、1800多名教師順利進入新課程實驗。去年12月中旬,舉行了全市首次高中課改“同課異構”教學研究活動,由西安市蹲點學習取經歸來的高中骨干教師組織11門學科的1370多名新課程高中一年級教師參加了教學研究活動,積極利用教育發達地區成功的課改經驗,指導我市高中課改工作,較好地解決了我市高中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時的困惑和問題。
(三)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一是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在充分調研和考察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水旅游和裝備制造業兩個職教集團,對于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和旅游服務業等重點專業品牌,促進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打造天水職教品牌,形成天水大職教格局,產生了積極影響。二是積極調整專業結構。按照市場需求,結合學校實際,全市中職學校新增非涉農專業24個,開設涉農專業12個,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積極爭取職教項目。共爭取到項目建設資金5992萬元。其中為秦安職專、武山職專爭取到省財政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各120萬元;為市職校和秦安職專爭取到省級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個,總投資228萬元;為市衛校爭取到國家級中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教學綜合樓項目資金2264萬元;為天水農校申報了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資金1260萬元;為市職校爭取到全國中職學校示范校建設資金1000萬元;爭取到國家煙草專賣總局實訓基地建設項目1000萬元。四是認真做好中職生資助和免學費工作。嚴格按照電子注冊人數和有關規定,下撥了今年春季學期中職生國家助學金和2009年秋季學期中職生免學費補助資金2408.64萬元,并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廳的檢查驗收。五是順利完成中職招生任務。全市中職招生22146人,超額完成了省上下達的中職招生任務。
(四)素質教育穩步推進。一是深化綜合評價與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加大了對監控學校教育質量的跟蹤督查指導,切實減輕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全市高中畢業會考和高考取得了新的成績,天水一中2010年學生畢業會考成績綜合排名由2009年的全省第四名上升為全省第一名。全市普通高校招生(文理)本科上線7880人,比2009年的7572人增加308人,增幅4.07%。二是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和國防教育蓬勃開展。全面加強學校體育、藝術、國防教育課程建設,認真落實 “兩操一活動”,組織中小學生開展了體育二級、藝術B級測評工作和三防匯報表演,參加了全省第一屆中學生運動會,取得了較好成績。積極爭取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探索建立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試點市,“十二五”期間,國家、省、市共投資5.3億元。三是強化政府督導。制定了《天水市政府督學聘任管理辦法》,對24所質量監控中小學進行了綜合督導評估,促進監控學校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四是兒童美德工程進展順利。主動加強與中國SOHO公司的聯系,積極實施兒童美德工程衛生間項目和兒童美德教育,豐富了德育工作內容,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五)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一是抓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天水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師德建設的意見》,對全市教師進行師德年度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優選先和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有力地規范了廣大教師的從教行為。二是認真組織各類教師培訓工作。聘請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司長、國家副總督學王文湛等專家學者在隴右講堂為我市校長和教育管理人員講學;聘請西安市高中課改專家來我市對500多名高中新課程教師進行培訓;帶領100多名學校校長到北京參加高級研討;首次組織我市112名教育行政部門干部和部分學校校長、高中學科教師、中職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到西安、無錫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掛職鍛煉和蹲點學習;組織200多名優秀教師和管理人員在上海參加“希望工程世界博覽與教育發展”主題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培訓相結合、爭取項目培訓和市級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市上共舉辦各類培訓21類27批次,培訓教師16263名。三是突出抓好骨干教師隊伍建設。2010年推薦“省園丁”25名、省級先進集體5個;推薦省級骨干教師55名;推薦省級優秀班主任36名;推薦甘肅省特級教師6名;評選市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90名;評選“市園丁”134名,市先進集體20個。四是與人事、財政部門配合,督促全市五縣兩區及市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兌現了教師績效工資,積極推進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崗位設置和職稱等級認定工作。五是做好陜師大300名免費師范生到我市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緩解了我市學校教師短缺壓力,置換出部分教師參加離崗學習。六是嚴格按照教師資格條例,組織開展教師資格認定工作;認真組織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招聘工作,成功舉辦了第26個教師節系列慶祝活動。
(六)信息技術教育快速發展。一是強化遠程教育項目建設與管理。組織縣區電教部門完成了全市2455所“模式二”學校衛星網站平臺的安裝、注冊和接收工作;爭取初中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儀器配備項目,投資86萬元。二是各類教學應用活動廣泛開展。先后組織參加了“第三屆全國高中理科實驗教學與小學科學教研優秀論文”等一系列應用、評比活動,全市共有131位師生在全國、全省教育信息化和實驗教育應用評比活動中獲獎。三是加強遠程教育教研培訓工作。密切配合高中新課改,采取同步異地網絡遠程培訓、視屏會議等方式共培訓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近1400人。
(七)對外合作交流取得重大突破。為了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順利實施,市教育局與關中地區密切協作,擴大交流合作,天水市政府和陜西師范大學簽訂了共建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協議備忘錄;市教育局與陜西省教育廳職成處簽訂了職業教育合作交流協議,與西安市教育局簽訂了教育合作交流協議和2010年合作交流項目。天水市職業學校與陜西省旅游學校簽訂了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協議,同時,我局加強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交流,先后與無錫市教育局、華東師范大學簽訂了教育合作協議,在教師培訓、中職招生及就業等領域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八)教育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年共爭取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轉移支付、兒童美德工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等項目133個,投資2.09億元。年內完成校舍改造面積25.79萬平方米,占市政府下達計劃面積20萬平方米的 129%,消除D級危房17.87萬平方米。中小學布局調整有序推進,全市小學教學點由515所調整到548所,小學由2084所調整到1779所,初中由218所調整為216所,高中由56所調整到51所;師生比小學由1:23調整到1:20,中學由1:19調整到1:15,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九)辦學行為進一步規范。制定了《2010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規范教育收費的工作任務、步驟、措施和要求,并對五縣兩區所轄學校進行了專項檢查。借助新聞媒體和法制宣傳活動,及時宣傳教育收費政策,公布學校收費項目、標準。借助“行風熱線”欄目,現場解答群眾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對反映強烈的個別學校“亂收費”問題進行查處。年內共處理亂收費案件12起,清退違規資金4.7萬元,通報批評1人,教育收費行為進一步規范。高度重視書記、市長留言板中涉及教育有關問題,認真解決,及時答復。
(十)其他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校園安全工作不斷加強,教育“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圓滿完成,“五.五”普法順利通過市上驗收,學生資助工作有效開展,教育宣傳、教育外事、教育內審、教育統計、工會工作、精神文明、綜合治理、兩案辦理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去年我們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如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偏低,規模偏小,很難滿足社會需求;“兩基”鞏固提高的任務依然艱巨,農村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較為嚴重,城區學校擇校和大班額矛盾突出,城鄉學校之間發展不平衡,與高質量“普九”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完成中職招生任務面臨的阻力和困難較多;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任務艱巨;農村教師短缺,師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小學危房比重高,校舍安全建設任務大。這些問題,我們要在今年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