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代市長王銳在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回顧了過去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工作,全面分析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提出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闡述了2012年著力做好的各項工作。聚焦《政府工作報告》,為您解讀報告背后的內容與精神。
站在新的起點上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關鍵詞】
項目 改革 民生
【報告摘要】五年累計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7.1億元,年均增長31.2%。五年實施工業項目260個,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取得較好收成。堅持實施商貿活市戰略,城鄉市場繁茂活躍。實施1000萬元以上旅游項目48個,累計完成投資15.8億元。五年累計投入教育99.5億元,五年累計辦理省市惠民實事62項129件。
【解讀】五年來,我市城鄉面貌發展變化之大,真可謂是日新月異,市民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城市發展進步,給自己帶來的民生福祉。對于類屬于投資拉動型的我市來說,項目帶動之于我們城市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正是基于對自身實際的現實認識,政府五年來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我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五年的奮進征程中,我市各級政府無論是在爭取國家擴大內需的項目上,還是在地震災后重建項目的完成上,都是力聚一處,勁凝一股,真抓實干,矢志爭先。尤其是在遭受震動破壞的困難壓力下,城鄉居民的住房,交通道路和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舊貌換新顏,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也因之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開通民航,寶天、天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欣喜的還有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對于我市的工業經濟而言,諸如大唐甘谷電廠、中材水泥等一批產業項目的建成投產,不但夯實了我市工業經濟的基礎,而且對于桎梏于配套半徑過大的我市工業企業,極大地完成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節省資金成本的劣勢。正是這些重大項目的逐一完成,緩解了長期以來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能源等瓶頸,更為重要的是,優化了我們的發展環境,拉動了城市快速崛起。
五年的時間確實算不上太長,但就是在這不算太長的五年時間中,我市工業企業轉型的身影清晰可見,尤其是星火機床、華天電子、長城電工電器三大產業園區的迅速成長,以及華天科技的上市,星火公司跨國并購重組,機械制造等六大產業的規模形成,都優勢地說明,天水工業,已經長成了強大我市筋骨的堅實脊梁。
農業天地,產業化進程逐年推進。無論是渭河川道里設施蔬菜的大幅度商品化,張家川縣、清水縣的肉牛養殖規模化,還是各縣區里馬鈴薯、藥材、花卉等特色產業的不斷壯大化,都在將我市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快。102.27萬人在城鄉一體化的穩步推進中,解決了受苦多年的吃水問題,10.7萬戶農戶,因之使用上了沼氣灶。
商貿領域,蘇寧、國美、寶商落戶我市,一處處家居裝飾專業市場應時而生,萬村千鄉市場建設日新月異,對外貿易大踏步向前。同時,在15.8億元投資規模的保障下,我市旅游面片中的伏羲廟、胡氏民居、大像山、水簾洞等景點建設得以基本完成,麥積山晉級5A。教育是民生之本,五年來在教育上的投入資金,已經達到了上一個的3倍,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中小學基礎設施,教育布局更加優化。
在三城聯創的推動下,城市建設規模逐年擴大,市民百姓越來越幸福地享受到因為城市功能提升,帶給自己實實在在的好處。用市民自己的話來說,家門口的巷道簡直可比室內裝修,亮化、綠化真是到家了。
五年中,政府堅持每年辦一批改善民生的實事好事,城市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份額越來越大。在農村,享受低保的人數已經達到了40.32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5.3%,農村貧困面有2006年的19%下降到了11%。可以說,同整個城市發展的步履一道,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鄉村農戶,都在過去政府為民謀福的發展征程中,體味和分享了幸福,感受和見證了繁榮。

【關鍵詞】
區域發展 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
【報告摘要】著力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力爭在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著力打造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力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跨越。
【解讀】對于我市今后的發展來說,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是非常符合我市實際的。因為這種發展戰略是與自身區位及要素條件相統一的,是和特色產業構建,強調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換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道路上,有著和經濟區城市成員在項目對接,產業協作、旅游聯動的各個領域的合作共建。這個平臺,積聚著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豐厚的資金,在這個平臺上取得新的跨越,我們是有條件和優勢的。
當前,我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愈加廣泛,城市現代化的氣息愈來愈清晰。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天水郡等八個舊城區的更新,三陽川等三個新城區,社棠等三個衛星城的建成,以及天水軍民合用機場的遷建等十大項目的完成,天水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就會實至名歸,城市基礎設施一定再上臺階,實現跨越。
【關鍵詞】
裝備制造基地 城鄉一體化 現代服務業
【報告摘要】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力爭在園區建設和工業發展上實現新跨越。著力打造西北優質農產品基地,力爭在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建設上實現新跨越。著力打造區域性現代化物流中心,力爭在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實現新跨越。
【解讀】裝備制造業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在工業企業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在“12341”行動計劃和“10強50戶”工程的帶動下,整個產業已經形成規模,形成品牌。三大園區建設已經開始,同時諸如張家川風電、清水火電、中航天飛公司大飛機艙門等重大項目也在論證和規劃實施中,還有武山鉬礦、張家川銅鐵礦的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無疑對于我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夯實了更為雄厚的基礎。
特色農產品久負盛名,尤其是在品牌認證、做大做強上形成了自己的市場和規模,特色產業發展具有濃郁的區域性特征。可以期望的是,在抓好武山縣省級新農村試點示范,渭河川道城鄉一體化百里長廊和七個示范片建設的帶動下,我市特色農產品將會伴隨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突破的步伐,走得更好更穩健。
對傳統的商貿服務業態進行改造和提升,是我市經濟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必然要求,電子商務、科技服務、信息咨詢、社區服務、休閑健身將會越來越頻繁地融入到市民百姓的平常生活之中,尤其是在打造區域現代物流中心的大背景下,現代服務業的生成,將蔚然成風、水到渠成。

【關鍵詞】
旅游文化產業 宜居環境 外向型經濟
【報告摘要】著力打造國家重點旅游城市,力爭在文化旅游產業開發上實現新突破。著力打造西北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力爭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力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上實現新突破。
【解讀】我市“十一五”時期提出的“旅游富市”戰略,已經開始顯示強大動力,旅游綜合收入占全市GDP中的比重已經上升到13.8%,文化傳媒、文化旅游、工藝美術、演藝娛樂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顯示出勃勃生機,下一步,只要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上有所作為,做強產業是自然而然的事。
獨具的天時地利,奠定了天水宜居的基礎。積極推廣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是優化天水宜居環境的必須。相信,在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安全、寧靜、生態五大環保工程的推動下,天水生態特色會更加彰顯。
外向型經濟對于天水的發展,就是新血液的輸入。我們除了走出去之外,更要引進來,引進戰略投資者、合作者;引進先進的管理制度、經驗。同時,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尤其是設立天水海關,提升外向型經濟的水平。
【關鍵詞】幸福指數 和諧社會
【報告摘要】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力爭在和諧社會建設上實現新跨越。
【解讀】首先,強調民眾幸福,彰顯了政府為民謀福的追求。其次,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更是對政府執政為民更高的要求。廣大群眾所渴望的幸福,就是政府部門努力的方向。
如何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無疑要求公共資源要向就業、社保、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等領域傾斜。而這些老百姓最關心的大事,《政府工作報告》做了重點的部署和安排,下大力氣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城鄉社會保障等等措施,就是政府對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鄭重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