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午,家住秦州區的趙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法院的陌生電話,說趙女士本人的銀行卡透支,要求提供個人信息。趙女士說了身份證號,并且按電話里的提示給銀行卡加了密,本想這下就安全了,可誰知這是一個騙局,趙女士卡上的5萬元被人騙走。
最近,在我市接到這樣電話的不是一、兩個人。據市公安局信息中心統計,從2月19日至21日,全市共接到類似電話53起,案值近10萬元,同時,也有一些居民因為沒有造成損失,沒有報案。對待此類事情,多數群眾采取了立即掛斷電話的辦法,讓騙子的伎倆無法進行,但向趙女士一樣上當受騙的也很普遍。
天水市公安局信息中心民警閆明說,這類案件多發生在白天銀行營業期間,騙子隨意撥打電話,主動尋找目標,多以中老年人和女性為行騙對象,通過電話遙控受害人進行轉賬操作,實施詐騙。閆警官進一步分析,騙子采取虛擬電電話方式,使受害人接收的電話號碼任由嫌疑人編寫,誘使群眾信以為真,上當受騙。詐騙主要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冒用電信、公安、法院等國家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電話手機欠費,銀行卡“透支”;第二個環節,有法院傳票,要求提供個人信息,將存款轉入安全賬戶內;第三個環節,通過遙控指揮受害人在銀行ATM機或電腦上操作,將存款轉入所謂安全賬戶,騙子行騙得逞。
警方再次提醒市民,凡是以“電信、郵局、財政、公安、法院、檢察”等單位名義要求提供個人信息,將存款匯入所謂“安全賬戶”或給銀行卡加密的均為詐騙行為。一旦接到此類電話,一請不要輕信騙子的花言巧語,立即掛斷電話,不給行騙機會;二請市民擦亮眼睛,騙子來電顯示號碼多為虛擬號,如果回撥一下,多數會原形畢露;三請市民不要相信中獎等謊言,莫讓貪心蒙蔽雙眼,想占便宜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