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為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王鈞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屆“世界水日”,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糧食安全”;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屆“中國水周”,我國確定“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的主題為“大力加強農田水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主題充分說明了農田水利建設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我市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特殊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決定了農田水利建設在我市農村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一、認清市情,把握水情,充分認識農田水利建設的重大意義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多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我市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3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全省的2/5,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農田水利建設欠賬多、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水利基礎不牢、抗災減災能力低依然是影響我市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對于實現全市“十二五”奮斗目標,加快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加快我市農田水利建設步伐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為目標,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發展節水灌溉和水土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深化農村水利改革,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綜合能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狠抓水利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市上下要繼續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業生產的基礎性工程來抓,重點抓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電灌維修改造和配套建設,積極發展旱作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不斷改善農業立地條件,確保全市糧食安全。
2、抓好飲水工程建設,確保城鄉供水安全。要加快重點供水工程建設,切實抓好秦州區上磨水庫、秦安縣小灣河水庫、張川縣富川水庫、二縣二區引洮供水等重點工程。要進一步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爭“十二五”期間徹底解決全市120.29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使廣大農民群眾都喝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3、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構筑生態安全屏障。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大規模實施坡改梯水土綜合整治工程,以抓好秦安縣全國坡改梯試點縣為重點,全面實施五年新增150萬畝梯田建設工程,力爭大干苦干5—8年,實現全市梯田化的目標。
4、建立完善制度體系,科學管理水資源。嚴格執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要全面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審批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與考核制,強化各級政府的職能和責任。

三、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確保農田水利建設取得新實效
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水利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對水利工作的領導,注意研究掌握國家投資導向,全力爭取國家和省上的項目投資。同時要加大市、縣(區)財政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真正把2011年中央1號文件中關于土地收益的10%和新增財政5——10%的投入政策落到實處,確保農田水利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實。報紙、電視等各新聞媒體,要以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活動為契機,加大水利宣傳教育力度,為全市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