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重大項目帶動跨越發展
甘肅日報記者 趙建卿

盛夏的天水,花團錦簇,景色宜人,生機勃勃。從建設工地到田間地頭,處處都是搶時間、比進度、爭效益、促發展的“大會戰”場面。
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1135”區域發展戰略和“十二五”發展規劃,全力加快關中—天水經濟區和現代化大城市建設,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高于預期、好于去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60.77億元,同比增長13.4%,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7元,增長14%;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945.5元,增長17.83%。

項目建設 多點開花
天水市緊緊圍繞建設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行動,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筆資金、一個機制、一抓到底”,謀劃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全市以交通道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步邁進,莊(浪)天(水)二級公路路基工程、中(衛)貴(陽)天然氣天水段主體管道已經完成,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平(涼)鐵路建設進度加快。成紀大道、馬跑泉公園改造提升、渭河城區段綜合治理等十大城市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61億元,新農村建設片帶推進工程和城鄉一體化百里示范長廊建設進展順利,上磨水庫、曲溪城鄉供水工程、榜沙河引水工程等一批關乎民生和長遠發展的項目全面推進。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4.98億元,增長42.78%。

做強產業 優勢凸顯
天水市堅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做大做強裝備制造、特色農業、文化旅游三大主導產業,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上半年,全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星火機床工業園數控重型車間具備生產條件,華天電子科技園一期主體工程建成投產,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卷煙廠易地技改、華能天水2×350兆瓦熱電聯產工程、天河酒廠技改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社棠工業園晉升為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上半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4.49億元。地質找礦大會戰取得重大突破,已探明武山溫泉—秦州李子園鉬金銅鉛等6條成礦帶。
農業農村工作成效顯著,夏糧喜獲豐收,預計總產34.68萬噸,同比增長11.68%。上半年,輸轉務工人員57.27萬人,創勞務收入36.22億元。
文化旅游業提速發展,以省上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加快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上半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6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8%和21.9%。

招大引強 活力迸發
作為隴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和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天水市全方位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構建大開放大開發的新格局,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對外形象日益提升、發展活力更加充沛。高起點籌辦了2012(壬辰)年甘肅省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3屆伏羲文化旅游節,“唱響中國”天水演唱會、“走進名城看天水”旅游考察等活動和特色農業、裝備制造業兩個精品展,進一步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截至7月,全市共簽約項目173項,擬引資435.56億元,實施項目122項,到位資金28.76億元。著眼于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成功舉辦了第五屆金融周活動,成立了一批小額貸款公司和5家投資擔保公司,全市金融保障能力實現了大幅度提升。

聯村聯戶 真幫實聯
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天水市按照省委統一部署,組織省、市、縣區、鄉鎮四級1183個單位、34298名干部與2000個貧困村、70730戶農村特困戶、741戶城市特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已累計為群眾辦實事7765件,為貧困村、戶協調解決各類幫扶資金5.6億元,實施道路建設、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642個,調處矛盾糾紛1637起,贏得了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改善民生 共享發展
天水市在致力于經濟發展的同時,將新增財力更多地用于社會事業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啟動,43萬名農村中小學生吃上了營養早餐。十大科技創新工程深入實施,組織實施科技項目240項,取得科技創新成果65項,其中3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2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市“三下鄉”、千臺大戲送農村等惠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藝院團轉企改制任務基本完成。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實現了新農合住院和門診統籌即時結報,新農合參合率達9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