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深度融合的名片
——天水市打造中國西部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新高地

(卦臺山)
甘肅日報記者 牛彥君
天水,歷史名城。然而,其發展最鮮活的載體是什么?
一年前,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正式獲批后,天水人找到了答案。與全省其他市州相比,天水在文化產業方面有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如何挖掘、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實現其產量、產值、產能的最大化,成為天水市委、市政府領導深入思考的又一個重大命題。
依托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以新思路、新舉措、新動力,不斷謀劃文化產業發展,完善文化旅游管理體制,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把天水建設成為全省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區,成為天水人努力的方向。

(伏羲廟)
盤清家底 確立文化產業體系格局,實施“量體裁衣”式建設
天河注水,文化助力。天水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把傳說與現實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去年,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后,天水市搶抓發展機遇,結合實際,深入調研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及時制定出臺了《天水市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總體方案》,確定了“一長廊”引領(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天水百里石窟藝術長廊)、“三園區”支撐(中華始祖文化園、大地灣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麥積山文化旅游區)、“六工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程、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工程、文化服務基礎建設工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工程、文化品牌打造提升工程)的總體思路。
不同的文化資源需要發展不同的文化項目。天水市通過盤清文化資源家底,實施了“量體裁衣”式建設。
天水市明確了將文化與旅游作為首位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復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和高科技型六個類型的文化產業,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民間民俗工藝品加工、出版發行和印刷、廣播影視和網絡傳輸、演藝娛樂五個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文化創意、數字內容、節慶會展、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五個新興產業的文化產業體系格局。

(麥積山)
項目帶動 全社會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雖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僅一年時間,但天水市的文化產業卻好消息頻傳:
——投資6億元的大地灣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
——麥積山文化旅游區已累計完成投資5.35億元;
——清水軒轅文化園項目已完成軒轅橋、軒轅湖一期工程,正在實施軒轅湖二期工程,軒轅谷文化遺址傳承保護區正在抓緊籌集資金建設,軒轅大劇院建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麥積山溫泉度假村開發建設項目已完成綜合樓、水上娛樂鋼構大棚等主體工程,完成投資額2.9億元;
——張家川回鄉風情園項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
同時,麥積區馬跑泉公園提升改造項目、秦安縣鳳山生態公園一期項目、秦州印象園、藉河生態公園等項目進展順利。
天水市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助推產業發展。去年以來,市上充分利用深圳文博會、蘭洽會、省文博會等節會和民企隴上行、香港(澳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說明會等活動積極進行項目推介,共招商引資17個項目,簽約金額67.74億元,并加強對已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目前17個項目全部落地開工。
2013年,全市續建和新開工文化產業項目25個,完成投資28.02億元。
截至目前,全市58個文化產業項目進展順利,資金總額達435.3億元。同時,正在籌劃招商引資的項目有12個,涉及金額127.25億元。
在羲皇故里,一大批文化產業重大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無論建設數量還是投資規模都有了長足進步。
同時,天水市全面開展文化產業百強企業培育工程,爭取用5—7年時間打造100家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產業龍頭企業。
目前,天水漢唐麥積山藝術陶瓷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天水飛天雕漆家具有限公司、甘谷大漠行麻編鞋業有限公司已成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天水飛天雕漆被商務部命名為國家“中華老字號”企業,6家被命名為全省30強民營企業,9家被命名為全省100家骨干文化企業。

(《麥積圣歌》)
創作精品 打造“文化軟地標”,提升天水知名度和美譽度
文藝精品和文化大師、文化名人一樣,是一個地區和城市的“文化名片”“文化地標”。天水通過抓好文藝精品創作發展工作,成功打造“文化軟地標”。
去年以來,《麥積圣歌》榮獲全國“文華優秀劇目獎”,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拍攝了5集高清紀錄片《麥積山石窟》,央視《遠方的家》《走遍中國》《絲路重新開始歷程》《探索發現》《中華民族》《故鄉》《絲路新發現》《鎮館之寶》等欄目先后在天水市拍攝了各類專題片。
一系列高規格、立體式的宣傳報道,極大地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進一步打造天水文化品牌創造了十分有利的環境氛圍。
今年,天水市還將爭取實現以反映天水文化為內容的一部戲劇、一部電視劇,以麥積山和伏羲等為內容的兩部紀錄片,以《天水通史》和《伏羲文化整理》為內容的兩套叢書的“1122”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目標,不斷擴大天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天水市成功舉辦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4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并獲得“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獎,中央電視臺四套國際中文頻道對公祭大典進行了全球現場直播。

(凈土寺)
深度融合 搭建“兩個平臺”,助力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發展
天水的優勢是文化,而文化的出路在旅游。
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風云際會中,最鮮活、生動和精彩的部分應屬于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
去年以來,天水市啟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強化市級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專項資金使用,這些舉措為天水文化產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文化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政策資金保障。
當前,市上把加快編制《天水市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綱要》作為今年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首要任務。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需要搭建好“兩個平臺”:一是要搭建麥積山大景區和大地灣——中華始祖文化產業園大景區,作為天水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二是要搭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融資擔保平臺,以有效解決天水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201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抓落實、出成效的關鍵一年。“天水市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加快完善產業體系,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結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切實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推動全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天水市委書記王銳說。

(凈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