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行杯”
感動甘肅·2014十大隴人驕子投票工作的通知

薛曉慧
各縣、區委宣傳部,市直各部門、單位:
為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廣電總臺聯合主辦的“工行杯”感動甘肅·2014’十大隴人驕子評選活動全面啟動。我市敬業奉獻關愛老人的新時代楷模——天水市社會福利院護理員薛曉慧入圍候選人。為切實做好投票工作,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投票時間
2015年1月16日10:00—2015年2月5日10:00。
二、投票方式
此次投票共設平面媒體、網絡、短信 (免收信息費)、新媒體“甘肅愛城市”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及語音投票等方式,具體投票規則可登陸中國甘肅網(http://www.gscn.com.cn/)或每日甘肅網(http://www.gansudaily.com.cn/),點擊“隴人驕子”專題,按提示參與投票。
三、工作要求
1、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單位領導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做好本縣區、本單位黨員干部職工群眾的投票工作。
2、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學習宣傳薛曉慧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敬業奉獻的優秀品質,并有效組織本縣區、本系統內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填寫選票,并按評選投票要求完成選票的填寫、郵寄工作。請各縣區、市直各單位將選票于2015年2月4日前統一送至或郵寄至市委宣傳部宣傳科。郵寄地址:天水市秦州區環城中路6號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宣傳科,郵編:741000。(信封左上角注明“十大隴人驕子投票”)。
3、市級新聞媒體要充分利用宣傳平臺,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做好評選投票的宣傳工作。同時,要積極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薛曉慧同志的先進事跡,使干部群眾在參與評選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讓評選投票的過程成為學習典型、崇尚模范、爭當先進的過程。
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
2015年1月16日
2014’十大隴人驕子候選人事跡簡介
編者按:為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由省委宣傳部、省廣電總臺聯合主辦,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工行杯”感動甘肅·2014’十大隴人驕子評選活動全面啟動。評選活動自2014年12月中旬開展以來,在廣泛推選的基礎上,根據候選人事跡的代表性、典型性、教育性和感人程度,日前,評委會確定了候選人名單,現予發布。請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通過報紙、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熱線電話等方式,積極參與投票,為“隴人驕子”候選人點贊。
01才讓旺杰 真情為民的雙語法官
才讓旺杰,男,38歲,藏族,甘南州夏河縣人民法院審判員兼藏語翻譯。(省政法委、省高級人民法院推薦)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他在甘南藏區維穩和反自焚專項斗爭中,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反對自焚,主動擔任自焚案件庭審翻譯工作。作為一名漢藏雙語法官,他勤奮鉆研,將專業的法律術語準確拆解成簡單平實的藏語,摸索出了一套農牧民群眾易于接受的講解辦法,為當地藏族農牧民群眾解開了不少“心結”。他牢固樹立每一起案件都關乎法治、關乎公平正義,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信念,將調解貫穿于每個案件審理始終,自2010年以來,他獨立承辦和審結各類民事案件90余件,其中80%的案件都能通過調節做到案結事了,經他所審結的案件無一超審限、無一錯案、無一發回重審和上訪纏訴。2012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法官”。2014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為“全國最美基層法官”。
02馬忠仁 矢志創新獻身科研
馬忠仁,男,51歲,回族,西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蘭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西北民族大學推薦)
他主要從事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生物材料制備和人畜共患病診斷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任總經理的蘭州民海生物公司,充分利用西部牧區資源優勢,開發生物制品,實現產值2億元,促進勞動就業近萬人,幫助農牧民每年增收1.2億元。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服務43家企業,培訓了大量企業生物反應器技術人才,經他的團隊培訓的獸醫科技人員、養殖專業戶和基層防疫人員近3萬人次。他經過幾年的科技攻關,在成功開發了小牛血清后,又成功研發了系列動物源生物材料,其中有些技術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他共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得專利10余項。
03田霞 甘南草原上的“送財卓瑪”
田霞,女,49歲,漢族,中國農業銀行甘南州迭部縣支行客戶部經理。(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推薦)
參加工作30年來,她克服藏區高寒缺氧、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惡劣環境,強忍著腰椎間盤突出帶來的疼痛,翻山越嶺,為農牧民提供著方便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她每年下鄉200多天,誰家要存款,誰家要取錢,誰家想做生意想貸款,田霞心里都有一筆賬。這筆賬不只擱在心里,更體現在她的行動上。穿山林進村戶,講政策出點子,一輩子沒有用過卡的老阿媽開了“洋葷”,被資金困擾的牧民貸上了款,她成為藏牧民心中“最親農行信貸員”。她走了近20萬公里山路,累計發放農村養老金卡5000多張,累計發放養老金3000多萬元,發放“雙聯惠農貸款”1700筆,累計1.1億元,為參與新農合的農牧民辦理醫保卡8000余張。她是當地藏族同胞心中最美麗的“送財卓瑪”。
04李平 科技創新帶來核心競爭力
李平,男,46歲,漢族,天水長城電器實驗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省科技廳推薦)
作為甘肅省領軍人才,在他的帶領下,天水長城電器試驗研究所經過五年的努力奮斗,軟硬件建設上有了質的飛躍。先后建設完成國家高低壓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機械工業第二十九計量測試中心站(天水)、科技部電工電器試驗檢測共享服務平臺,爭取到國家智能電網輸變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資質。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了試驗所的科研檢測、技術創新、行業服務能力。他和團隊通過產學研結合等有效形式,突破了多項檢測關鍵技術,已形成11項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提升了試驗所核心競爭力,促進了電器檢測產業技術進步與升級,有效地提高了為企業技術服務的水平。通過及時向區域內電工電器企業提供新技術信息,為全省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內的電工電器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質量保障,為中西部電工電器行業的發展、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繁榮和全省裝備制造業的振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05李杰 情系桑梓心懷大愛
李杰,男,47歲,漢族,陜西旭隆能源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省“雙聯”辦推薦)
從2004年開始,李杰先后投資6500萬元用于家鄉的環境改善、社會事業、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等。他設立的“李杰助學基金”幫助千余名學生實現了大學夢。2012年,全省雙聯行動啟動后,李杰積極響應省委號召,率先帶頭參與幫扶貧困村,探索“企地共建、聚力脫貧”新模式,援建家鄉,助推發展。先后投資新建了鐵李川新村,無償為家鄉群眾修建小康別墅住宅,使鐵李川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他利用公司為村里的青年人提供技能培訓,鼓勵有能力的年輕人創業就業,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鐵李川組每年全村勞務創收達600多萬元,省委書記王三運對他心系家鄉、造福鄰里的善舉給予了高度評價。2014年2月,李杰榮獲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標兵獎”。2014年10月,被授予“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稱號。

06劉興貴 一片丹心鑄忠誠
劉興貴,男,50歲,漢族,武警甘肅總隊酒泉市支隊政治委員。(武警甘肅省總隊政治部推薦)
他在武警甘肅總隊酒泉支隊擔任政委期間,帶領黨委“一班人”扎根大漠戈壁,默默無私奉獻。經過努力,部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堅持每年有160多天奔波于所屬基層中隊之中蹲點,與官兵打成一片,成為大家眼中的“知心大哥”。任政委的6年里,在選用干部、選取士官等敏感問題上,堅持“僧面佛面都不看”,只看群眾公論、工作表現。在部隊建設工程中,他更是嚴格,必須按照競標程序,沒有“關系”可拉,沒有“后門”可開。他的沒有“人情味”換來的是官兵對黨委的高度依賴,帶出了部隊風氣建設的“沙漠綠洲”。先后7次榮立三等功,9次被武警甘肅總隊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2013年被武警部隊評為“廉政建設先進個人”“優秀黨務工作者”,2014年被武警部隊評為“優秀政治干部”。
07劉尚文 播綠惜綠情滿山
劉尚文,男,77歲,漢族,原隴南行署副巡視員。(省群教辦推薦)
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隴南北峪河流域防護林帶建設,為白龍江兩岸100多公里的綠色長廊的建成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出了“山山水水讓樹蓋起來,溝溝岔岔讓樹填起來,家家戶戶讓樹富起來”的思路,為山區群眾依山靠林脫貧致富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改變米倉山禿山惡水的惡劣生態環境,他拿出自己的工資購買樹苗,動員當地群眾植樹造林,使昔日的荒山變得滿目蒼翠,境內林茂糧豐、群眾收入大幅提升,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他還組織當地干部群眾興建65公里的防護林帶,減少了自然災害。退休后的15年里,他堅持自帶樹苗和群眾一起栽樹,自費幫助護林員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08劉智勇 傾聽群眾心聲化解群眾心結
劉智勇,男,47歲,漢族,甘南州信訪局副局長、卓尼縣尼巴鄉黨委副書記。(中共甘南州委宣傳部推薦)
甘南州卓尼縣尼巴鄉尼巴村和江車村為了爭奪放牧草山,兩個村打架打了60年,造成22人死亡,87人傷殘,4000多群眾長期處在復仇、積恨中,對政府存在抵觸、對抗的情緒,干部走進村里避而不見,走進戶里閉門不理。劉智勇擔任甘南州信訪局副局長后,不怕吃閉門羹、不怕挨人罵、不怕遭白眼,挨家挨戶走進牧戶中,以真誠打動兩村農牧民,以真心贏得了他們的信賴,兩村群眾開始向政府傾訴心里的話,兩個村委會成員初次握手言和。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尊重現實。他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用一個真誠愛民之心,用一顆摯熱的心,用解決群眾困難的實際行動,走進了百姓的心里,為推動解決尼江問題步入良性循環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09張志峰 小香包做出大市場
張志峰,女,60歲,漢族,慶陽凌云服飾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共慶陽市委宣傳部推薦)
2002年,她在做大做強服裝產業的同時,瞄準商機把慶陽特色“小香包”定位為大產業,成立了慶陽市軒轅香包藝術有限公司。公司堅持“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方向,推行“公司+基地+民間藝人+農戶”的經營模式,走龍頭企業帶產業的集團化發展路子,先后培訓指導從業人員3.2萬人次,帶動3000多名婦女實現“炕頭就業”,僅香包刺繡年收入達到1000萬元。2013年,張志峰又帶領她的凌云服飾集團研發團隊,在迪拜推介展銷,讓綿延數千年的華夏農耕文明——慶陽香包刺繡“秀”出國門,“香”飄海外,找到了市場。成為傳播中國經濟文化的文明使者,架起了中西方文化與經濟交流合作的樞紐與橋梁。
10張拉毛東智 扎根牧區鑄師魂
張拉毛東智,男,46歲,藏族,天祝縣抓喜秀龍鄉代乾小學教師。(中共武威市委宣傳部推薦)
他扎根牧區學校27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獻給了代乾村的孩子們。在這個自然環境惡劣,條件異常簡陋的學校,他靠去河灘撿鵝卵石,在學校鋪上了簡易的人行道。為了隨時修補破損的校舍,他隨時隨地拾爛磚破瓦,被人稱為“垃圾王”。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自己掏錢設立獎金為孩子買書、學習用品。為了不讓生活困難的孩子輟學,他把孩子帶回家代養。多少年來,他的學生都不叫他張老師,而是叫他“阿爸格干”!意為“老師爸爸”。他在自己摯愛的工作崗位上,愛生如子、愛校如家,豐富內涵,為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樹立了學習的榜樣。2013年9月,他被甘肅省教育廳授予“隴原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11郭大權 帶動一方發展的“甘肅吳仁寶”
郭大權,男,48歲,漢族,西和縣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中共隴南市委宣傳部推薦)
2006年他牽頭成立了全縣第一家農產品專業協會。2007年他貸款50萬元,吸納13名會員,以入股的方式注冊成立了民旺馬鈴薯專業合作社。他提出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體系化建設為核心,以加快土地流轉、公共品牌、農業科技、農業社會化、農村金融五大服務體系建設”為支撐的“1+5”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初步形成了“農戶+合作社+客商”到“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條服務體系,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他堅持黨建聯動,在農村黨建與產業發展結合上實現了新突破,提出了“1+1+5+10”的黨建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村黨建與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相結合的新路子。他被省委書記王三運親切地稱為“甘肅的吳仁寶”。
12陳伯希 丹青不老赤子情
陳伯希,男,92歲,漢族,曾任甘肅省文聯副主席、顧問、甘肅省美協主席等,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文聯推薦)
他在抗日的烽火硝煙中投身革命,于1939年進入魯迅藝術學院專攻美術創作。作為一名起步于延安窯洞、成長于革命熔爐的老藝術家,陳伯希先生不僅用他戰旗般的藝術力量為民族而戰、為民眾而歌、為民生而呼,而且他的藝術理念為甘肅美術事業建設和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為甘肅美術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提供了內力與活力,是甘肅美術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推手,為甘肅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以極其樸素、深厚、真切的思想情感和精湛、飽滿、生動的筆墨語言,表現和表達著對革命、對人民、對生活的赤膽忠誠,創作出了多幅傳世經典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出版社出版個人書畫集15余種。先后榮獲多項榮譽,獲得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肅省文藝終身成就獎”。
13趙靈英 凈化一座城掃出一片天
趙靈英,女,44歲,回族,平涼市崆峒區環境衛生管理處保潔公司清掃三中隊隊長。(中共平涼市委宣傳部推薦)
1990年,趙靈英踏進了環衛工作的大門,被分配當清掃工,開始了成天與垃圾灰塵打交道,與掃帚、鐵鍬為伴的生活,這一干就是23年。工作中,她總是臟活、累活搶著干,急活、難活搶著上,始終堅守在環衛工作第一線,硬是靠著執著的一股勁,帶領大家把崆峒區東、西大街掃成了平涼城區的“樣板路”。她每天早上天沒有亮就上班,直到晚上8時多才回家,從來沒有請過假,從來也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趙靈英先后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2012年被甘肅省委評為“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又被國家住建部評為“全國優秀環衛工人”。
14駱牧淵 昔日“排雷大王”今朝“創業能人”
駱牧淵,男,46歲,漢族,中鹽甘肅武陽鹽化有限公司顧問。(甘肅省軍區政治部推薦)
駱牧淵同志16歲參軍入伍,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被譽為“排雷大王”,后不幸觸雷致殘,雙目失明。失明后他頑強地學習并掌握了盲文,用盲文創作了260多首詩詞。20多年來,他堅持自主創業尋出路,創辦了甘肅省首家殘疾人房屋開發公司,在經歷了創業艱辛后最終獲得了成功。他主動放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帶著資金和技術回到家鄉,幫助家鄉鹽業企業轉虧為盈。他致富不忘本,心系弱勢群體,為40多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幫助孤寡老人梁乃義直到老人離世。他心系農村教育事業,為農村學校捐款捐物,扶持貧困學生。他自己創辦了“金手杖書屋”,個人出資20多萬元慰問老功臣、傷殘軍人、烈士家屬50多次,是退伍軍人自主創業的典范。
15柴生芳 用生命詮釋信念的好縣長
柴生芳,男,45歲,漢族,原中共定西市臨洮縣委副書記、縣長。(中共定西市委推薦)
1990年7月他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專業,1997年5月至2002年10月,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7月參加工作后,相繼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委辦公廳調研處、隴西縣政府、安定區政府、臨洮縣政府工作,歷任副縣長、副區長、縣長。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在辦公室休息時不幸去世,年僅45歲。2014年8月中共甘肅省委追授他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9月25日,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12月11日,中央組織部追授他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31日,他被列為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候選人。

16曹銳 視戲劇如生命
曹銳,女,56歲,漢族,著名劇作家。(省文化廳推薦)
她長期從事編劇工作,30多年筆耕不輟,參加了多部電視劇與戲劇作品的創作,累計創作作品180多篇。她創作的隴劇《官鵝情歌》榮獲中宣部全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2007年——2008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秦劇《百合花開》榮獲中宣部全國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2010年——2011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隴劇《苦樂村官》榮獲中宣部全國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特別獎、文華編劇獎;秦劇《麥積圣歌》榮獲文化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隴劇《西狹長歌》榮獲全省創新劇目調演劇目大獎。2014年她獲得全省戲劇大省建設會議編劇突出貢獻獎。
17梁維月 稚嫩雙肩扛起一個不幸的家
梁維月,女,17歲,漢族,慶陽市環縣一中高中學生。(《蘭州晨報》推薦)
她出生在環縣南湫鄉的一個十分貧困的農民家庭,5歲時,母親無法忍受家中的清貧遠走他鄉。6歲那年,弟弟因青霉素中毒變成聾啞兒童。9歲時,父親發生意外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13歲時,全家唯一的依靠爺爺去世后她不得不勉強撐起這個家。為了能在上學的同時便于照顧奶奶和爸爸,她托親戚在學校旁邊的半山腰租到一孔窯洞,帶著奶奶、爸爸和弟弟“一起上學”。面對生活的苦難,她沒有悲觀,始終是學校里品學兼優的學生。她說“日子雖然苦,但為了家人,我是不會放棄的,我會勤奮學習以此來回報好心人”。她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是為人誠實、學習刻苦、生活樸素的優秀學生,她是一個堅強的農村女孩,她以自己的不屈、勤奮、努力,給“家”做了最好的詮釋。
18裴正學 名醫名方德藝馨傳道授業弘岐黃
裴正學,男,76歲,漢族,甘肅省腫瘤醫院首席專家、博導。(省衛計委推薦)
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甘肅省首批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醫、教、研第一線,獲得國際、國內、省內各級各類科技獎勵20多次。他提出的中西醫結合“十六字方針”為全國中西醫學界所關注。他雖已是77歲高齡,但每周堅持5個上下午上門診,精心治療每一位患者。他在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的治療上不斷鉆研,由他擬定的治療白血病專方在全國血液病會上定名為“蘭州方”,十多年來在國內各地醫院廣泛使用,療效顯著。由他主編的當代中國第一部中西醫結合內科巨著——《中西醫結合實用內科學》在1996年4月美國召開的世界第三屆傳統醫學大會上獲“突出貢獻國際金獎”,他本人榮獲“世界百名民族醫藥之星”的殊榮。
19薛曉慧 敬業奉獻關愛老人的新時代楷模
薛曉慧,女,38歲,漢族,天水市社會福利院護理員。(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推薦)
她十五年如一日堅持在社會福利院最臟、最苦、最累的一線工作,視“三無”老人和孤兒為親人,把滿腔工作熱情,一片兒女般的孝心和慈母般的愛心都奉獻給了在院的老人和學生。為了幫助老年癡呆患者排便,薛曉慧親自用手摳;為了幫助臥病在床的老人,她親自端屎端尿,從未有半點怨言;為了幫助智障人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她潛心研究了一套獨特的訓練啟智方法。癡呆、智障的老人最難護理,但薛曉慧卻從不計較,連續護理了30多位患病、癡呆、智障老人,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在日常護理方面,總結歸納出“四邊”的護理方法,使得天水市社會福利院的臥床老人護理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臥床老人褥瘡發病率顯著降低。在她身上,充分地體現了對事業的熱愛,體現了敬業奉獻的優秀品質。
20魏玉川 黃河浪尖上的青春絕唱
魏玉川,男,21歲,漢族,生前為蘭州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13級機械電子工程2班學生。(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理工大學推薦)
2014年10月1日12時30分左右,魏玉川和同學在七里河黃河大橋以西約100米的黃河邊游玩,突然,離他們旁邊不遠處的石頭灘上小女孩鄭藝姍不慎滑入黃河中。魏玉川同學毫不猶豫地躍身跳入黃河救人。正值汛期,黃河水流湍急。他用左手拉著了小女孩,奮力地向河邊游去,只可惜水流湍急還有漩渦,魏玉川和小女孩都被水沖走,不幸遇難,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魏玉川同學面對落水生命稍縱即逝的緊急情況,毫不猶豫跳入水中救人的英雄壯舉彰顯他的道德底蘊和人性的光輝,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用生命傳遞著青春的正能量,他用生命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大學生的優秀典型。
“工行杯”感動甘肅·2014’十大隴人驕子
20位候選人投票說明
一、投票規則
1.投票范圍為主辦單位向社會公布的20位候選人。
2.候選人代碼由兩位阿拉伯數字組成(01—20),每位候選人對應唯一代碼(候選人按姓氏筆畫排序)。投票時填寫候選人代碼即可。
3.投票共設五種方式,每種方式每人只能參與投票1次。無論哪種方式,所選候選人不得超過10人,每位候選人限投一票,否則視為無效投票。
二、平面媒體投票
1.平面媒體選票圖樣。(空白選票復印有效,見左下圖)
2.“工行杯”感動甘肅·2014’十大隴人驕子評選標識
3.填寫選票使用報紙選票須填寫投票人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軍人證等有效證件號碼),不填、錯填或重填的選票無效;空白選票可復印,但須與原選票大小一致,縮放、拼接的選票無效;填寫選票須用鋼筆、碳素筆或圓珠筆將所選候選人代碼后的“〇”涂黑。涂黑部分復印無效;投票要將“‘工行杯’感動甘肅·2014’十大隴人驕子選票”信封標識(以上三種報紙上都有,可復印)粘貼在信封正面收件人郵編下方并貼足郵票。選票可由投票人自行郵寄,也可由單位統一打包郵寄。
選票寄至:蘭州市城關區詹家拐子4號,蘭州市郵政局函件局,聯系電話:0931—8812099轉8013、8009。
三、網絡投票
點擊中國甘肅網www.gscn.com.cn,或每日甘肅網www.gansudaily.com.cn,進入本次評選活動專題,按提示參與投票;投票將采用IP地址設限,每位用戶限投一次,每次限投10人,多于10人或1人多投都設置為無效投票。可在留言簿中對候選人或評選活動發表感言。
四、手機投票(免收信息費)
1.編發短信,直接輸入候選人代碼,移動用戶發送至106585931999,電信手機用戶發送至1065920191即可。為10人以內(含10人)候選人同時投票時,代碼之間用空格或“,”“.”“、”隔開。重復投票無效。
2.省內用戶,還可登錄手機新媒體“甘肅愛城市”客戶端和“翼起玩”微信公眾號專題投票區進行投票(通過用戶ID設限、每人限投一票)。
甘肅愛城市手機客戶端下載地址http://www.aichengshi.net
甘肅愛城市手機客戶端下載二維碼:
手機玩家俱樂部“翼起玩”微信公眾號yiqiwanclub
五、語音投票
1.中國電信用戶(固定電話或天翼手機)可撥打1183291(無需加撥區號),根據語音提示進行投票。(免收信息服務費)。
2.移動用戶撥打12580(無須加區號),根據語音提示進行投票。(免收信息服務費)。
3.甘肅電視臺投票熱線(上班時間):0931—8569125
六、投票時間
2015年1月16日10:00-2015年2月5日10:00(報紙選票以日戳為準)。
評選活動堅持群眾自愿投票的原則,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包辦投票或為特定對象組織投票等弄虛作假行為,一經舉報查實,即取消相關候選人評選資格。主辦單位在工作時間設專人接受社會各界對候選人事跡及整個評選活動的監督和舉報。舉報電話:0931-8288496;0931—8288495。電子郵箱:gsxuancc123@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