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杯”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評選揭曉
近日,由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16—2017年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評選揭曉,王建榮等10名同志獲2016—2017年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評選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最美天水人”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引導和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最美天水人”為榜樣,積極投身天水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參評人員經各縣區、市直各單位自下而上推薦、網絡投票、綜合評審、媒體公示等程序,最終評出王建榮等10名同志為2016—2017年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王林蝶等10名同志獲2016—2017年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提名獎;段小梅等80名同志為2016—2017年季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

(段小梅)
段小梅是清水縣草川鋪鄉馮山村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孝順公婆、愛護家人,用心去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人,用她的話說“人活在世上,就是你幫我,我幫你,沒有誰一輩子不遭一點難的,有難了,大家互相幫襯一下,難也就過去了,日子就都過好了。”
段小梅的女兒是抱養的,當時她家的情況非常困難,丈夫脊椎炎下不來炕,吃喝拉撒都在炕上,公公也臥病在床,兩個兒子都在上初中,里里外外就她一個人忙乎,為了喂養女兒,她說“不管家里多么困難,都要堅持下來,孩子已經沒有了父母,遭遇已經很不幸了,不管遭多大的罪,吃多少的苦,都要把孩子健健康康的拉扯大。”村里有個孩子上三年級時父親不幸去世,家庭非常困難,想輟學,她就幫著交學費,現在孩子已經上六年級了。段小梅的丈夫馮吉換說“這么多年來,這個家多虧有了她,才能挺過來。家里最困難的時候全家就指望她一個人,可她從來都沒埋怨過。現在家里條件好了,我常給她說,能歇就歇,可她不聽,還常記掛著莊稼,牽掛著孩子,一刻也歇不下來。這一輩子欠她的太多了,沒有她的支持就沒有這個家。”
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不管家庭多么困難,生活多么艱辛,她總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她的孝心感染著周圍的群眾,她的事跡傳遍清水縣,她持之以恒的精神體現著她人生永恒的價值,寄托著這個家庭無限的希望。2016年1月段小梅被中共清水縣委、清水縣人民政府表彰評為清水縣“十佳賢惠媳婦”。

(王建榮)
王建榮,1945年5出生,中共黨員,1979年從事地震監測工作,1994年退休,退休后他義務進行地震監測工作從不懈怠,為我市的防震減災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王建榮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從事工作近四十年里,他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
王建榮退休后,在原單位租用了兩間辦公室,作為磁偏角等儀器的觀測室和分析研究工作室。王建榮堅持在每天的8時、14時、20時三個時間段進行觀測,必要時還得加密觀測。同時,他還自費收集天水及鄰近地區水氡、水位、地電、地熱等30多項前兆觀測數據,積累了天水及鄰近地區幾十年來完整的地震前兆資料,在坐標紙上點繪,結合磁偏角數據,進行綜合研究,形成震情分析報告,為省、市、區地震局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和分析報告。他撰寫了20余篇學術論文,在《西北地震學報》、《地震工程學報》、《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等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9篇,其中幾篇分別榮獲不同層次的表彰獎勵及被甘肅省地震局等單位內部刊物收錄。
2017年8月25日,天水市委書記王銳帶領宣傳部、財政局、建設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到趙崖地震監測室進行調研時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同年9月18日,市地震局對王建榮同志進行表彰獎勵,并聘請王建榮同志為市地震局特約觀測研究員。10月16日,甘肅省地震局對王建榮同志進行了通報表彰及獎勵,號召全省地震系統干部職工向王建榮同志學習。

(李紅芳)
李紅芳,中共黨員,從事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15年,2016年被天水市委評為“天水市勞動模范”。
為拒食的患者喂飯,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洗頭洗腳已成了她工作的常態,她經常從家里帶來水果和飯菜送給那些家屬不常來看望的患者;為了豐富患者住院生活,讓患者看到更多的書籍,她捐獻了一個嶄新的書柜,并倡導大家積極捐書捐錢,為患者搭建了一個圖書角;為了讓患者每天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她捐錢買了“展示柜”,增強患者的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病房曾住著一位偏癱9年的精神障礙患者老張,在臥床的9年里,李紅芳和同事每天為老張喂飯、喂水、翻身拍背、接大小便、擦洗身子。剛進來的新護士,開始都不愿意去護理老張,但在李紅芳的感染下,新護士很快主動地護理起老張。老張到后期大小便失禁,她親自為老張制作了加厚的尿布,并在擦洗臀部后,涂上護臀霜,9年如一日,在老張去世時,身體沒有異味,也沒有一點護理并發癥,周圍的其他家屬都贊嘆道,這么臟、累的活,自己子女都做不到。
老張病重那幾天,超負荷的工作讓她回到家倒頭就睡,連飯都不想吃,家里人勸她歇歇,不要累壞了身子。她卻說:病房有一個重癥病人躺在床上,我怎么能夠安心休息,老張沒有家屬,也從沒有親人來看他,在醫院住了二十幾年,我們就是他的兒女。2013年娘娘壩發生“7.25”暴洪泥石流,她和同事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在艱苦的環境下,對心理存在問題的災民給予心理疏導。

(熊珊)
熊珊,1998年生,從小體弱多病,經常請假。在一次請假長達兩個月的情況下,她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父親便動了讓孩子回家自學的想法,2008年小學三年級時熊珊退學,從此,她開始了自己的特殊成長之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從學習繪畫到參加18周歲以內國內、國際級別青少兒繪畫大展評,熊珊只用了一年時間。
她的彩色鉛筆畫《中國兒童祝愿世界和平自由》、《哈哈,我乘嫦娥二號登月啦》第一次參展就獲得金獎。
原中國文聯主席、著名藝術大師97歲的周巍峙特別欣賞熊珊表現出來的藝術才華,特批熊珊加入中國國際藝術家協會列入藝術名家行列進入名家展廳,同時加入中國文協進入中國精英人才庫。2012年2月,14歲的熊珊特批成為天水市美協史無前例最小的會員,特批成為中國藝術教育家協會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特批熊珊為會員;香港中華文化研究院授予熊珊“中華文化名人”和研究員;中國海峽兩岸書畫家協會特批熊珊為會員并授予“中華德藝雙馨書畫家”榮譽勛章;世界華人華僑藝術家聯合會特批熊珊為會員并授予“世界華人杰出藝術家”榮譽勛章。
如今,熊珊有14幅作品獲得了“切尼斯”紀錄。還獲得了青少年書畫大賽最高榮譽的PHE國際青少兒書畫大賽“大美之星”稱號。獲中國國家二級美術師認證,為中國書畫藝術院終身院士;特批加入中國國際藝術家協會,榮登中華文化名人堂。

(張仲林)
張仲林,1979年出生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操場村,201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工作10年以來,他一直在教學第一線擔任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工作,深受學生、家長、同事和領導的好評。
閆家鄉陳廟小學地處張家川縣東部山區,是個純回族貧困村。惡劣的地理環境和交通給當地的農村教育帶來了巨大阻礙。2012年,張仲林攜妻子一起來到這個學校,成了唯一的老師。從此,學校是家,家就是學校。
在陳廟小學,他一人擔任三個年級的課程。他對學生作業的書寫要求特別嚴格,一旦不認真,就會要求重寫,直到他覺得滿意為止。除了學習,他每天要早早起床幫學生掃地、掃院子。尤其是冬天,要為學生們生火,教室漏雨了、門窗壞了、周圍的水路堵塞了都要他親自去維修,去疏通。
他先后在2005-2006學年度、2008-2009學年度、2011-2012學年度被評為學區“優秀班主任”,2014年在學區“教學大比武”系列活動中榮獲課堂教學優秀獎和優秀教案獎,2011年至2016年連續5年被學區評為“優秀教師”。2015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縣園丁”稱號。
長期以來,他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留守兒童”,他拿出一些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資助她們,還常常主動找孩子談心,幫他們克服消極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如今學生們把他當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師長,鄉親們大事小事都記得他。

(趙飛)
趙飛,中共黨員,現任航空工業天飛公司部裝車間鉚接工段工段長。多次被公司評為“廠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十佳質量標兵”稱號,并參加了“2015年中國技能大賽——中航工業第四屆職業技能競賽”,獲得鉚裝鉗工組優勝獎。2016年5月榮獲天水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7年榮獲甘肅省“技術標兵”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黨員,他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憑借熟練的操作技術,攻克了產品在鉚裝過程中的許多難點。被公司授予“自主免檢人員”,頒發了自主檢驗印章。2016年他和同事在國家某重點型號機型艙門裝配研發出壓簧預緊器,并申請獲得國家專利。
2012年1月,趙飛同志受公司委派赴巴基斯坦從事某型飛機建線帶教工作。他在做好飛機機翼及機翼整體油箱罩封工作之余,對生產現場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巴基斯坦人員坦誠交流、溝通,一度被巴方負責人多次懇請留下,并得到了設計及工藝人員的一致認可,為國家和公司爭得了榮譽。他對工作從不挑三揀四,哪個崗位周期緊,他就及時頂到哪里去。他主動請戰到大部件裝配一線,承擔了最艱巨的任務。因為他深知作為一名航空人,一手托著飛行員的生命,一手托著國家財產,責任重大。航空產品,關系著部隊作戰訓練,關系著國防建設,這是一名航空人必須肩負的責任。
據統計,趙飛同志自制各類工具、夾具十余套,已經全部運用到實際操作中,解決了生產過程中裝配難題,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馬小麗)
馬小麗同志是甘谷一名普通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牢記宗旨,永葆本色,以人民群眾的心愿為自己最大的心愿,盡自己綿薄之力保萬家平安。
她參加工作以來,孜孜不倦地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挑戰自我的目標。她能結合工作實際,全面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自身政治理論、法律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堅持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作為一名業務骨干,她堅持原則、辦事認真、責任心強、業務精通;作為一名國家公務人員,她法制觀念強,能夠認真貫徹、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忠于事實和法律。
“七五”普法以來,她利用電視、宣傳欄、板報等在各村(社區)廣泛宣傳法律知識,每年舉辦兩次以上法制培訓班,并定期到中小學校上法制課。2016年,結合“法治趕集”和“雙聯法律服務直通車”等活動組織開展各類普法活動16場次,發放各類普法宣傳單11500張,各類法律書籍5200余本,便民服務卡3500余張,法律服務指南8500余份,現場咨詢245人次。
參加工作10多年來,她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900余件,調解成功率和協議履行率均為96%以上,她所在的新興司法所在,2006年被省司法廳評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2006年被天水市司法局評為“先進人民調解委員會”,2007年被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廳評為“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2009年被省司法廳評為“全省十佳人民調解委員會”。

(王永剛)
王永剛,武山縣環衛公司垃圾處理廠鏟車司機,5年來一直堅守在垃圾處理的工作崗位上,多次被評為武山縣環衛公司年度先進個人。
剛參加工作,退伍軍人出身的王永剛就主動請纓,自愿選擇到地點偏僻、條件艱苦的垃圾處理場工作,并堅持到最苦、最累、最臟、環境條件最差的垃圾填埋區和同事們并肩作戰。每當夏天的時候,垃圾場填埋區蚊蠅密布、臭氣熏天,鏟車駕駛室溫度達到50多度,一工作就是整整8個多小時,在長期烈日的暴曬下患上了嚴重的日光性皮炎。
由于垃圾處理場建場已有多年,為解決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排污不暢等問題,2011年上班至今,在上山道路、進場道路維護、滲濾液回噴等工作中,他與好幾個同事吃住在一起,發揮自身優勢,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了各項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減少了滲瀝液的產生量,提高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程度。每年冬天,他總是第一時間帶領大家清掃積雪,鋪墊爐渣、沙漿石等防滑物料,確保每輛車平安通行。
自從來到垃圾填埋場后,為適應新環境,他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機械、土建等方面的知識,虛心向場里的同事請教,通過深入學習鉆研,他掌握了垃圾填埋的運行技術和操作技巧。垃圾填埋區作業人員少,他以一當十,熟練操作鏟車對垃圾進行推平、壓實、覆蓋,準確無誤的完成填埋作業任務。幾年來經他填埋處理的垃圾就多達12萬噸,為廣大市民創造了一個干凈舒適、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

(宋萬明)
2014年正月初五的上午,家住秦安縣劉坪鄉赤山村的宋萬明發現鄰居家的幾個小孩子在門口附近燃放花炮。他正準備制止時,那捆已經點燃的花炮倒在地上,噼啪的火球沖向了秧歌隊伍,幾個燃放花炮的孩子,嚇得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他見此狀況,三兩步沖上前伸開雙手護住那幾個孩子的頭部,用身體擋住了孩子。
“當時,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是一名黨員,我是一名村干部,我要保護好孩子,不能讓亂串的火球傷著孩子。”宋萬明說,就在他保護孩子邊往后推移時,一聲劇烈的爆炸聲引起周圍人群里的驚叫,他左手手腕處被花炮炸的血肉模糊,左手幾個手指已經不知去向。此時,村名們也從突發的驚嚇中清醒過來,把宋萬明扶到家里,村醫簡單處理后,大家尋找到斷指,把他送到了秦安縣人民醫院,后又轉院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市醫院的醫生認真查看后一致認為,由于傷情嚴重,斷指已無法縫接,殘缺的左手已無法保全,必須馬上進行截肢處理。
一個剛三十歲的壯年勞力,一個靠雙手種地勞動養活一家老小十口人的頂梁柱就這樣失去了左手。年邁父親,智障母親,五個孩子都等著他養活。現實無法改變殘酷的截肢手術,住院治療半個月后,他回家了,后被鑒定為三級殘疾。
盡管他的處境十分艱難,但他肩上的責任告訴他,他是赤山村上任不久的村主任,為全村村民服務是他的職責。
(劉星彤) |
(王繼續) |
劉星彤,女,1983年出生,天水市秦州區安寧小學教師。她教學出色,團結同事,為人坦誠。工作之余,她經常關愛留守兒童,上門走訪,總把留守兒童放在心間。
王繼續,男,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天水市秦州區安寧小學教師。他愛崗敬業,勤奮刻苦,抓緊一切時間,一切機會學習。在生活中盡一切可能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他說“多做些好事并不難,只求一個心安理得。”
2016年6月13日早上8時,在辦公室工作的王繼續、劉星彤和馬莉三位老師,突然被一名嘴里大喊大罵的四十歲左右的男子給打斷,只見男子掏出一把刀對著馬莉老師的頭部猛刺過去,劉星彤和王繼續為了救同事,與歹徒奮力搏斗,后在兩位聞訊趕來的男教師的幫助下合力制服歹徒并迅速報了警。在這場肉搏中,王繼續左手被嚴重割傷,傷及見骨;劉星彤老師的左手也在奪刀過程中受到嚴重傷害,流血不止。事后經市第一人民醫院診斷,王繼續的左手中指和無名指、小拇指肌腱斷裂;劉星彤老師虎口、大拇指處血管斷裂,虎口、大拇指和中指肌肉軟組織殘缺。
事發后,社會各界對他們的行為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優秀的民族精神,作為人民教師,他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是非分明,富有正義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