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旅居天津的天水籍作家秦嶺的最新小說集《幻想癥》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隆重推出,該書屬于“名家小說”系列叢書之一,受到讀者青睞。
小說集《幻想癥》編入了秦嶺近年來在《人民文學》《當代《鐘山》《芙蓉》《紅巖》《上海文學》《北京文學》《解放軍文藝》《飛天》等期刊發表的12部中短篇小說。與以往秦嶺的幾部小說集不同,這些小說大多以故鄉甘肅天水鄉村的歷史變遷、社會變革和風土人情為背景,其中《尋找》《幻想癥》反映了1936年紅西路軍被浮、失散人員流落天水偏遠鄉村后經歷的苦樂悲歡。《在日子的半邊》破例以家族敘事、紀實的方法,追尋了作者的外祖父弟兄三人在民國時期苦澀、悲壯的從軍經歷和解放后跌宕起伏的生存狀態。《一路同行》則反映了計劃生育“一胎”時代天水鄉村婦女的心靈糾結和現實渴望。《女人和狐貍的一個上午》《吼水》《天上的后窗口》《坡上的莓子紅了沒》《殺威棒》等小說則反映了天水社會轉型時期的生態、鄉村教育、社會矛盾和鄉民復雜的精神世界。
這些小說自發表以來,曾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等選刊大量轉載,有的曾登上中國小說排行榜,有的獲小說月報百花獎,有的被翻譯到國外。除長篇著作外,秦嶺曾有7部中短篇小說合集面世,其中小說集《借命時代的家鄉》《透明的廢墟》《不娶你娶誰》分別在2015、2016、2017年被納入全國“農家書屋”,《透明的廢墟》還3次登上中國文學“好書榜”。
“關于人生的啟示錄”。這是《幻想癥》的編輯推薦語。專家認為,小說集《幻想癥》最值得賞讀之處,是把西部鄉村傳統文化和批判意識結合了起來,揭示了社會的復雜性和人生的隱秘性。(張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