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由天水市文明辦組織的“天水好人”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共有60人獲得“天水好人”榮譽稱號,引發社會熱議,受到廣泛好評。他們當中有各類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他們都很平凡普通,但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職業分工不同,但都在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日前,2018年第三季度“天水好人”名單正式出爐,陳潤明等15位市民榜上有名。天水在線《天水好人 百姓榜樣》欄目將繼續講述每一位天水好人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示我市公民道德建設領域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進一步營造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馬耀斌,男,51 歲,中共黨員,龍山鎮馬河村黨支部書記。自擔任張家川縣龍山鎮馬河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帶領馬河村群眾搶抓各項政策機遇,深化農村改革,大力培育富民產業,走上了加快發展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一是夯實基礎抓黨建,優化村級管理服務。投資70萬元建設占地543平方米,集黨建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會議室、綜治室、計生室、衛生室、文化書屋、“人大代表之家”為一體的是三層標準化村陣地,配備辦公家具28套,工作制度全部上墻。投資24萬元硬化村委會廣場3000平方米,建設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全部鋪設人工草坪,安裝籃球架2付、羽毛球網2付、乒乓球桌4臺、各類健身器材20套,為黨員群眾提供了健身娛樂的場所。全面實施“陽光村務”,設置了2個公開欄,凡涉及村委會收支情況、危房改造戶、低保對象、糧補領取、救濟款物發放等事項都定期公開公示,“曬曬太陽”。實行村干部坐班制,確保做到“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針對村內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多,到鎮上辦事不便的現狀,大力推行“代辦式”服務,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強隊伍抓黨建,加強黨員學習教育。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組織全村黨員深入學習了《黨章》、《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等黨規黨紀,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共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學習50次,領導干部講黨課2次,專題交流討論5次,觀看警示教育片2次,每位黨員撰寫學習心得5篇,書寫學習筆記2萬字以上,有力強化了全村黨員的理論武裝,增強了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同時,通過多種渠道與4名流動黨員取得聯系,建立了流動黨員QQ學習群,及時發送支部工作動態和學習教育內容;對因事因病沒有參加學習的黨員及時進行“補課”,確保了學習教育全面覆蓋,不留死角。
三是引領發展抓黨建,大力建設基礎設施。積極爭取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資49.8萬元,硬化小巷道1.63公里6150平方米,受益群眾895人。自籌資金2.4萬元完成上河到山頂的3.5公里農機路拓寬工程。搶抓清水河流域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的機遇,投資40萬元硬化農機道路1公里,投資200萬元建設長66米、寬4.5米的馬河大橋。積極爭取項目投資3190.75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建筑面積156.57㎡兩層和92㎡一層兩種戶型、前庭后院的兩層新住宅110套,以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目前已完成110戶主體工程,現正在建設圍墻、大門和硬化院落等附屬工程。該項目啟動以來,始終堅持群眾主體作用,做到群眾自愿、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群眾滿意。體現在“四個統一”:統一規劃,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統一招標,做到降低成本,讓利于民;統一監理,做到標準嚴格,確保質量;統一建設,做到整齊劃一,進展有序。突出了“四個結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產業培育相結合。
四是優化環境抓黨建,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宜居新農村,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投資37.4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70盞;投資60.4萬元,栽植塔柏、香花槐、云杉、小側柏、月季等67631棵,栽植三葉草10000平方米;投資10.2萬元在公路沿線設置防護欄1700米;投資1.5萬元在公路沿線、新農村及村陣地處設置小型宣傳牌100個;投資10.846萬元在馬河清真寺北面公路沿線和馬河老便橋斜坡路邊設置1.7米高防護網290米;在公路沿線粉白墻面2530平方米。堅持從整治環境衛生入手,清理“五堆”,取締“八亂”,清理張秦交界至馬榆交界公路沿線及河堤護坡所有生活、建筑垃圾,全部建成方格網并且種花種草,變垃圾點為花園。在公路沿線分段建設垃圾池6座,實現了垃圾的集中收集處理。設立了17個農村保潔員崗位,實行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做到了衛生清掃的制度化和常態化。
五是培育產業抓黨建,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村黨支部搶抓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機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2881畝(其中:李山村300畝、四方村500畝、馬河村2081畝),總投資規模4577.75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資1060萬元、榮達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812萬元、裕豐果品專業合作社投資2705.75萬元),建成了集果品生產、科技試驗、鄉村旅游、創新示范為一體的馬河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現有花牛蘋果園、設施大櫻桃園、川區矮密蘋果園、山地矮密蘋果園、育苗區、管理區六大區域,種植花牛蘋果1000畝、矮化蘋果1480畝、設施大櫻桃300畝,育苗基地95畝,建設溫室育苗大棚26座,吸納合作社成員104戶,就地年輸轉勞動力961人,人均增收1008元,帶動貧困戶69戶345人實現脫貧致富。堅持產業富民導向,累計發展清真餐館達437家,從業人員1425人,預計實現年收入4783萬元。建成養羊場1家、養牛場2家、母羊繁殖基地1家,其中馬河養羊場占地9畝,建有標準化圈舍,現存欄羊806只,年創收入40.4萬元,發展養牛戶288戶,現存欄牛516頭,年創收入540.2萬元。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業和皮毛加工販運業,全村勞務輸出465人,創勞務收入1295萬元;從事皮毛加工販運業28戶146人,年收入約92.4萬元,有力加快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步伐。
2002年3月被共青團天水市委、天水市科技局授予“優秀青年星火帶頭人”稱號;2003年被張家川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1月被評為甘肅省第五屆創業帶頭人。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