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天水市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總要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糧食生產責任制和《2018年全市穩定糧食生產行動實施方案》,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糧食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全年糧食總產達115.77萬噸,連續8年穩定在110萬噸以上。

一是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減條銹病核心越夏區小麥面積、穩定旱作農業區玉米面積、擴大高寒陰濕區馬鈴薯面積,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720.02萬畝、較上年增加7.4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456.85萬畝較上年減少2.86萬畝、經濟作物115.94萬畝較上年增加7.31萬畝、其它作物147.23萬畝較上年增加1.83萬畝,糧經飼比調整到63.45:35.11:1.44,糧經飼播種面積比重分別同比下降0.98和上升0.9、0.08個百分點。

二是全面落實科技增糧措施。實施“地膜、種子、植保、沃土、農機”五大科技增糧措施,旱作農業覆膜面積83.06萬畝占總任務的101.29%;推廣脫毒種薯103.6萬畝、小麥良種187.72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3%;秋播藥劑拌種面積178.2萬畝,防治各類病蟲鼠草害2138.9萬畝次,防治率119.4%,其中統防統治276.5萬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36.4%;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604萬畝,配方肥施肥255.23萬畝;新建農機合作社34個,完成機耕570.3萬畝、機播125.32萬畝、機收165.03萬畝,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44%,農機總動力達到150萬千瓦,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6.6億元、純收入1.86億元。

三是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抓點示范、以點帶面、輻射帶動,不斷提高單產和綜合生產能力,建立糧食生產鄉村振興示范點5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點35個;建成旱作農業萬畝示范點18個20.01萬畝、千畝示范點100個20.79萬畝,示范區平均畝產達644.46公斤,較去年增產138.46公斤,增產27.36%;創辦病蟲害綜合防控示范區71個35.7萬畝,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