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29日,由甘肅省植保植檢站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主辦,天水市植保植檢站承辦的“西北核心越夏區小麥條銹病菌有性生殖與條銹病可持續控制”培訓班在天水市麥積區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趙杰教授,全國農技中心防治處趙中華研究員,甘肅省植保植檢站站長劉衛紅,甘肅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專家教授,全省14個地州市67個縣區植保植檢站負責人及專業技術人員共計110余人參加了培訓。天水市農業農村局史延春副局長參加培訓并在開班儀式致辭。
在開班儀式上,史延春指出天水作為全國條銹病研究的前沿陣地,是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也是條銹病綜合治理的實驗室,各項綜合治理措施大都是率先在天水試驗成功并推廣到全國的,為全國條銹病綜合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天水在小麥條銹病菌轉主寄主—小檗分布局域和發病情況調查工作中啟動迅速、扎實有效、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此次培訓班在天水市舉辦具有特殊意義。

培訓班上,康振生院士作了題為《小麥條銹菌轉主寄主小檗在毒性變異中的作用》的報告,針對小麥條銹菌毒性變異的主要途徑、小麥條銹菌轉主寄主小檗在小麥條銹病發生流行中的作用及其基于控制小麥條銹菌有性生殖環節的小麥條銹病綠色綜合防治作了全面講授。趙中華研究員就《全國小麥條銹病轉主寄主小檗研究工作進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總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趙杰教授就《條銹菌轉主寄主小檗的室內鑒定技術與田間識別技術》進行了十分詳細的講解與培訓。隨后,培訓班還組織學員深入到秦州區娘娘壩鎮南峪村現場觀摩了小麥條銹菌轉主寄主小檗調查與有性生殖綜合治理示范點及配套技術展示,趙杰教授現場介紹了小麥條銹菌侵染小檗完成其有性生殖過程的發病狀態,讓大家直觀地了解了小麥條銹菌在小麥與轉主寄主小檗上完成完整生活史的生物學鏈條。學員們充分解了小麥條銹病的病害循環,對今后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此次培訓將全國乃至全球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應用到防治實踐中,方式新穎,鞏固提升了我省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對有效保障了我市、我省乃至全國的小麥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