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專明,男,漢族,58歲,麥積區利橋鎮東門小學教師,1984年參加工作,35年來一直奮斗在教育工作第一線。他始終以“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為人生信條,從每件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用心做事業,用愛做教育,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得到領導、同行、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田專明多次被學校和鎮政府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
35年來,他始終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理念,愛崗敬業,熱情飽滿,全身心地投入到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中去。無論嚴寒酷暑,始終休息得最晚。為幫助后進生趕上學習進度,他一直堅持給他們補課,認真詢問學生不懂得地方、耐心細致地給他們講解,直至他們聽懂學會。有些人說他這樣太傻,沒必要這么賣命,可他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做人做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就做得問心無愧才行。他能顧全大局,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工作不分份內份外,從無怨言。

生活中的田專明樂觀向上,對待學生溫柔細心,無微不至,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能以飽滿的熱情關心他們的成長。在學生的心中,他常常是一副友善和藹的樣子。他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和感化學生,真心實意地關愛每一位學生。他深知,教師的愛似春風,能驅散孩子心頭的陰影;似良藥,能康復那些受傷的心靈;似火種,能點亮失望者對人生的向往之光;似甘露,能輕輕灑在學生那嫩嫩的綠色心田。只有用心從教,傾聽學生心聲,關愛弱勢群體,每個人的內心才會真正的和諧。
擔任班主任時,田專明能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愛”字當頭,“責”字為重,為此他以“良師益友”的標準要求自己。他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給好學生確定更高的目標,從嚴要求,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對中等生和學困生多鼓勵、多關心,經常和家長聯系,加強溝通,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在課堂上他對學生嚴格要求,業余時間他又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只要有學生身體不舒服,即使再忙,他也要放下手頭的工作,趕緊帶學生去村里的診所看病。因為是農村,好多學生的家長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留下年邁的爺爺、奶奶來照顧孩子。有些學生的頭上都生了虱子,田專明常常會幫這些留守兒童洗頭,甚至在夏天時會燒上一盆又一盆的熱水幫他們洗澡、擦身子。同事們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禁為田老師這樣的行為感動,由衷地生出欽佩之情。學生們也因有這樣的好老師而驕傲自豪。在節日來臨之際,田專明都會收到好多好多祝福的紙條,這些紙條都是那些孩子用他們稚嫩的手寫出的最真心誠意的祝福。
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只靠教師的工作是不夠的,還應該得到家長的協助。于是,做好家訪工作也是做好教育事業的重要一步。因此,每學期田專明都有目的、有計劃地走訪學生家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配合。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大部分學生家長出外打工或者白天不在家,田老師就利用晚上或者電話進行家訪,向家長介紹本班的學習情況,孩子的學習、紀律等各方面的表現,溝通家長的意見,以取得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和協助。有時在家訪中了解到學生家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田專明就想方設法解決。

在日常工作中,他能夠做到顧全大局,服從學校總體安排部署。無論學校安排什么任務,他都能夠愉快接受,并按時完成。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他都能夠積極參加、認真學習,如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教育論文撰寫、相關材料上報等。這正是一位普通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愛崗敬業的具體體現,是勤懇踏實工作的真實寫照。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少說空話、多做實事、讓學生歡迎、讓社會滿意,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他不但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的這種言行深受學生的愛戴,深受領導和教師的好評。
田專明在本職崗位上能夠不斷學習,積極進取。注重學習文化知識、鉆研業務,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活動。他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他自己常說:“想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有了這樣的責任,才使得他孜孜不倦地進行業務學習。在工作中,他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酷愛教育事業,勤奮務實、甘于奉獻、辛勤耕耘,充分體現了樂業、敬業精神。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