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天水市政協委員在行動”
醫衛界委員:奮戰一線抗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天水市醫藥衛生界廣大政協委員不懼危險、奮戰一線、無私奉獻,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我們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線。
市政協常委、市中醫院副院長、甘肅省名中醫楊建新作為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指導組成員和醫療救治組組長,堅持奮戰在抗病防疫第一線,在診療救治的同時,參與制訂了《天水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并與同事一道,從中醫補肺氣、養肺經、解肺毒的角度,修訂了預防新冠病毒的扶正防感方。
市政協委員、天水四零七醫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友良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及時制定工作預案,成立工作組,從1月26日正月初二開始,克服施工人員不足、材料匱乏等困難,改擴建發熱門診和隔離留觀區12間、面積1173平米,規范流程、科學診治,加強院內防控,同時選派一名業務骨干支援武漢。
科學診治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是醫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全體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盡職盡責,沒有一個人退縮,盡自己所能精心做好治療護理各項工作。市政協委員、市第一人民醫院急癥科主任楊世祥說:“科室全體醫護人員表現出的勇敢和擔當,實在讓人感動。”除急診科外,醫院其他相關科室也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市政協委員、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杜一江說,他所在的科室雖不在醫院抗疫第一線,但他積極向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隨時聽取院黨委派遣,做好了奔赴一線參與疫情防控的準備。
疫情防控就是與時間賽跑。秦州區人民醫院作為我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診治的定點醫院之一,在市政協委員、院長楊彥的帶領下,及時制定防治方案,細化落實工作任務,制作了防治培訓課件,分科室開展防治培訓。1月31日起,集中力量在48小時內建成發熱門診留觀病房14間,專門負責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的收治工作。楊彥委員說:“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準確檢測是開展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疫情發生后,市疾控中心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承擔著全市兩區五縣所有可疑標本的檢測任務,自接到首例可疑待檢標本以來,實驗室22名工作人員,不分晝夜,輪班值守。市政協委員、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檢驗師王劍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說:“樣本檢測是確定疾病的標準,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隨著樣品量的增加,實驗檢測壓力很大,實驗室每天安排2至3個檢測小組,一組實驗往往要5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大家身穿安全防護服,實驗結束時,經常是汗水濕透了衣背。長時間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一些同志出現了普通感冒癥狀,但沒有一人請假休息,因為這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必須堅守。”
市政協委員、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海笑帶領全院醫務人員,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安排,利用2天1夜完成了老醫院代管改造工作,建立了疑似患者及確診患者定點留觀區與治療區,采用中西醫結合、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手段,全力做好患者救治。2月6日,經省、市專家會診,我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在該院治愈出院,為其他同類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可借鑒的臨床經驗。
市政協委員、武山縣人民醫院院長賈雙保安排醫院及時組建醫療救治小組、疫情控制組、疑似病例轉運組、后勤保障組等小組,打破科室限制,整合組建大內科、大外科和醫療救治行政協調組,并分別設立臨時黨支部,切實發揮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中共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該院還自籌198萬元,購置了一臺移動數字平板X線成像檢查設備和7臺等離子體空氣消毒凈化機,并指導開通在線問診平臺,方便群眾就診咨詢。
市政協委員、天水中山醫院院長劉正升向市疾控中心捐贈了200雙醫用外科手術手套。市政協委員、市疾控中心附屬醫院院長呂盼玉作為單位疫情值班組負責人,從1月23日至今,與同事共處理各類來電373個,接待來訪群眾176人次。同時,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她還積極參與了省婦聯和團市委組織的應對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志愿者活動,先后為近百名電話求助者進行了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