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堅持把規范和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優化行政審批、深入幫扶引導、強化市場監管等多項措施,加快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區域優勢和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助推精準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4月底,全市共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9126戶,累計注冊資金235億元,累計吸納入社社員56000余人。
加大政策扶持,融資貸款有保障。深入貫徹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立足天水實際,制定出臺了《天水市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辦法》《天水市非公有制經濟“梯級培育,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服務環境,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嚴格落實《天水市小微企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管理實施細則》,充分發揮市級小微企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分池”作用,持續增加和擴大金融機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小微企業貸款規模,積極構建“政府+銀行+保險+企業”的新運行機制,有效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的問題。
優化行政審批,開辦注銷更便捷。一是大幅精簡審批事項。取消新設立企業名稱預先核準,推行自主申報,名稱申報實現“一次也不用跑”;優化注銷流程、降低注銷成本、精減注銷材料,在企業注銷時不再收取清算組備案通知書和報紙公告樣張等材料。2019年7月起,企業在辦理注銷時可不再提交紙質版“清稅證明”。8月底上線企業注銷一網辦服務平臺,實現企業注銷“一網通辦”;二是“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穩步推進。進一規范提升了“多證合一”事項,將市場監管、稅務、文旅、商務、交通等多個部門納入“多證合一”范疇。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逐步減少涉企行政審批事項,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市場提供便利;三是進一步壓縮開辦時間。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于2019年12月28日正式上線,企業在3天之內就能辦完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參保登記、銀行開戶等全部手續。此外,將原來僅在銀行柜臺辦理“政銀便民通”業務的單點模式,優化拓展為在銀行、政務大廳窗口均能辦理的多點模式,實現了注冊登記咨詢服務、輔導填報、材料審核、執照發放等“一站式”服務,企業開辦時間進一步壓縮。
深入幫扶引導,部門聯動解難題。一是通過“萬人助企”和入村走訪活動,并借助精準扶貧幫扶對接的有利契機,挖掘有發展潛力的地方特色農業,并有針對性地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以及政府扶持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惠農措施,大力推介典型合作社的成功經驗,以此鼓勵、引導和支持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返鄉農民工等涉農主體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為廣大農民創造了就業增收脫貧致富的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基層機構作用,精心組織,集中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監事和社員政策、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運作,提高社員專業技能,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增強發展后勁,達到了增產增收的效果。三是加大政府相關部門溝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優質發展出主意、想辦法,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和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協助核查擬評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信用信息,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強化市場監管,規范經營促發展。一是加強價格監管。認真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第六章第三十一條“登記機關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不得收費”的規定,嚴格貫徹國務院2017年2月8日常務會議“行業協會商會不得強制企業入會或違規收費”的要求,切實減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擔。二是指導開展年報。通過短信提示、電話提醒、現場指導等方式方法,及時督促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按時完成年度報告公示,避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造成影響。三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充分發揮“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優勢,于2020年3月15日,發布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事項雙隨機抽查任務1個批次,在全市范圍內抽取農民專業合作社358戶,對其登記事項合法性、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檢查,依法查處“問題社”,凈化市場經營環境。四是加強“空殼社”清理。按照突出重點,明確標準,分類處置的要求,在對農民專業社發展情況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重點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在抽查檢查中發現異常情形、群眾反映和舉報存在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核查具體情況,依法依規引導其自愿注銷、完善制度或規范經營,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武山縣市場監管局積極與武山縣農業農村局、鄉鎮配合,入村入戶,摸底排查,清理注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7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