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工作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等重點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耕地質量提升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中心工作,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促進了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深入推進。突出源頭防控、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個環節,嚴格農膜市場準入,強制性采購國家標準地膜。加大地膜殘留污染宣傳力度,引導廣大農民和農業經營組織科學合理使用地膜,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及時回收地膜。培育建立靈活有序的回收利用市場體系,實施以獎代補,消除回收盲點,實現廢舊農膜應收盡收,全年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3.25%。
田間尾菜處理利用率持續提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處理、科學利用”的原則,緊抓尾菜產生的關鍵時節,深入田間地頭,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大力推廣尾菜堆(漚)肥、直接還田、行間還田等處理利用技術,倡導尾菜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消除對蔬菜產地造成環境污染風險。利用省、市級財政資金的扶持引導作用,創建省、市級尾菜處理利用示范區(點)16個,示范面積9500多畝。全市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40.44%。
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展順利。統籌做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和2019-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嚴格管控工作,完成了7縣區及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制訂了分類清單和圖件,形成了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因地制宜加強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圓滿完成目標任務。舉辦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嚴格管控暨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培訓會、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培訓班,切實提高業務人員工作能力。
耕地質量提升及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全面開展。按照“統籌規劃、區域設點、綜合試驗”的要求,深入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繼續開展測土化驗、肥效試驗和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進一步完善優化肥料配方,及時向農戶發布分區域、分作物科學施肥意見和配方建議。緊抓關鍵農時開展技術宣傳培訓,指導農民群眾科學合理施肥,開展科學施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模式探索,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的范圍和規模,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602.35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00.06%。
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扎實推進。加快落實麥積區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2019年度任務,完成 “有機肥+配方肥+綠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滲灌”等模式核心示范面積1000畝,輻射帶動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5萬畝。項目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生產的蘋果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1個百分點。
旱作節水農業項目統籌實施。推進秦州、麥積、武山和秦安四縣區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補貼項目,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為主攻方向,側重以蓄水和高效利用降水資源為核心,結合開展軟體水窖集雨補灌或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旱作節水項目縣區創建10個示范點,完成“軟件水窖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0.506萬畝,壟膜溝灌技術面積5.2萬畝。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