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科技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把污染防治科技創新作為科技惠民的重點工作,將水生態監測與修復、土壤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列入天水市民生科技計劃重要內容,積極開展污染防治領域的技術攻關與推廣,加大水、土壤、大氣污染防治關鍵技術研發資金支持,為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2018年以來,市科技局依托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資源,組織實施污染防治科技項目16項,安排科技經費240萬元,其中省列科技計劃項目《智能節水節肥一體化技術研究應用》《市政污水回用及污泥資源化新技術應用及示范》、市列民生計劃項目《村鎮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研發》《天水市城市污水濕地凈化系統修復研究與應用》《天水河谷階地地下水源熱泵抽灌井滲流安全穩定性機理研究與應用》《農業生態修復技術在天水市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中的應用》《不同生草模式對天水蘋果園土壤養分結構和果實品質產量的影響研究》《高氟水處理設備研制》《天水易地扶貧搬遷區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環境治理瓶頸中生化污泥資源再利用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天水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對策研究》《渭河天水流域污染現狀調查及治理措施研究》《天水市農村集中式供水飲水安全計劃與對策研究》《果園生草配合技術對土壤的影響研究》《土壤滲濾系統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研究及應用推廣》《天水段渭河流域廢棄采石礦山生態環境評價與恢復治理關鍵技術研究》,推廣應用污染防治與修復先進技術16項。
2021年我們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關于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動力的重要作用,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天水提供科技支撐。
一是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營造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育成長的環境,釋放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活力,探索符合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科研活動特點的科研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機制。
二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科技創新供給。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的總體部署,深入組織實施相關重點專項和重大專項,積極謀劃新增相關重點專項,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擴大科技創新供給。
三是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產業。加強污染防治領域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推廣和產業化,鼓勵建立專業化的生態環境技術轉移機構,充分發揮現有科技創新基地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四是壯大污染防治領域科技人才隊伍。培養造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科技人才隊伍;加強高水平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養和引進,鼓勵科技人員深入污染防治攻堅戰一線開展研究和服務。
五是開展污染防治科技宣傳。加強污染防治攻堅戰科技創新、重大成果和成功經驗宣傳,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科普力度,在全社會宣傳倡導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綠色低碳的社會氛圍。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