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麥積區(qū)花牛鎮(zhèn)高家灣村
以“四個一”為抓手開展創(chuàng)建工作
花牛鎮(zhèn)高家灣村位于花牛鎮(zhèn)西邊羲皇大道沿線,全村有3個村民小組326戶1549人,其中回族55戶278人,接近全村總人口的20%。近年來,高家灣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四個一”為抓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努力推動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
——以“一室”為統領,為創(chuàng)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一名少數民族村干部(村委會副主任)任副組長,黨支部副書記、監(jiān)督委員會主任、村文書、轄區(qū)清真寺管委會主任為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同時,調配一間辦公室,作為創(chuàng)建工作主陣地,做到政策上墻、制度上墻、機構上墻,并配備資料存放專柜、確定專人具體負責,注重統籌協調,強化組織推動,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以“一廊”為載體,為創(chuàng)建工作營造濃厚氛圍。把回漢群眾相互嵌入居住的一條主巷道,打造成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沿長廊設置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統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政策等宣傳展板,對外展示黨的政策、歷史故事、英雄人物和民族服飾、風土人情、歌舞文化等。同時,設置團結互助典型宣傳墻報、學生作品櫥窗等小版塊,集中展示轄區(qū)各族群眾交往交流的生動畫面和小學生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繪制的手抄報、書畫作品等,營造了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的濃厚氛圍。
——以“一街”為抓手,為創(chuàng)建工作延伸了觸角。針對零、散、亂現象突出,燃煤污染嚴重等問題,對民族飲食文化一條街進行改造提升,在餐飲門店統一制作具有時代特色的牌匾標識,并通過實施天燃氣改造工程,徹底改變了老舊面貌。同時,將民族政策和食品安全、禮儀服務等方面的教育培訓結合起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與經營管理相融合相促進,有效提升餐飲特色和服務品牌。目前,民族飲食文化一條街,有大小餐飲53家,從業(yè)人員200余人,年收入約2000多萬元,已成為本村支柱產業(yè)。
——以“一廣場”為平臺,為創(chuàng)建工作拓展了內涵。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建成高家灣村文化廣場,并設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的宣傳展板,采取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同時,配套安裝體育器材,定期組織開展籃球、象棋和廣場舞等文體比賽活動,引導各族群眾在共居共樂中全面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利用相互嵌入式的居住環(huán)境,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局面,在創(chuàng)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的過程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麥積區(qū)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