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
在隆重慶祝建黨100周年前夕,我隨單位黨委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小組從天水市內出發,沿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穿越岷縣境內,來到心儀已久震驚中外、舉世矚目的紅色革命圣地哈達鋪。
紅色沃土,崢嶸史詩,帶著敬仰,帶著向往,我再次踏上了這片紅色熱土。對于哈達鋪這方紅色革命圣地,我不敢動用太多的筆墨去抒發我“學黨史▪談感悟”的感懷,更沒有能力去描述它的昨天和今天,只是因為一段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因為,埋在我心里的不僅僅是一處紀念館,更是一種象征,一種精神的依托和期冀。而今,我走進了向往已久的哈達鋪,眼前的一切是那樣地激情滿懷,我沉浸于滿腔的敬仰之中。我不想用鏡頭,因為太小;我不想用眼睛,因為看不完。在這紅色記憶里,我要用心感受著這個歷史的足跡。它讓我感觸到一種雄渾,感觸到一種氣勢,不可思議的雄才大略和歷史的篇章,它照亮了中國的夜晚,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天空,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我之所以要走進紅色歲月,是為了讓“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紅色文化更真實更鮮活地融進我的工作與生活。哈達鋪,一個中國版圖上幾乎小得要被忽略的西北山區小鎮,在中國革命最危急最重要的歷史關頭,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歷經千辛萬苦,分別于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先后兩次到達這里,黨中央、毛主席在這里做出了“到陜北去”的重大決策,哈達鋪被譽為紅軍長征途中的“加油站”。在我心目中,這個地方是一段波瀾壯闊的紅色史詩,是傳承光大的紅軍長征精神的沉淀讓我平凡的生命有了重量和質感。
正因如此,歷史的足跡把我們帶到“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當我們看到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該館題寫了館名,筆墨的凝重,心潮的激越,在這獨特而又神奇的氛圍中,我好像是還在感受那種能讓整個中國都溫暖的體溫,回憶那個偉人運籌帷幄的往事。進入紀念館序廳,猶如步入一座凝重、輝煌的時空隧道,讓人飽覽紅軍和哈達鋪人民用戰斗、犧牲、奮斗、歡慶之情描繪出的歷史長卷。恢宏大氣,心靈震撼,一組抒情大氣的大型主題雕塑《到陜北去》,以真實的事件定格在永恒的瞬間,無數往事卻仍能很好的連接在一起;大型背景油畫《情留哈達鋪》,又以唯美寫真的創作風格再現當年紅軍來到哈達鋪受到當地回漢群眾的熱烈歡迎,軍民魚水情的弘大景象,情感在畫面的起伏里傳遞;左側展開的紅色旗幟,宛如一股奔涌向前的潮水,突顯出沉思的力量;“長征---永遠的哈達鋪”,語言從文字的排列中醒來,厚重的主題躍然其上。
面對紅牌黃字的“入黨誓詞”,作為一名天水電信分公司的老黨員,我又一次莊嚴地舉起了右手,重溫了入黨誓詞。仰望篷面紅色五角星造型象征著革命力量的凝聚,熠熠生輝黨徽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右側的墻面鐫刻著毛澤東主席書寫的《七律·長征》立體字,其奔放、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的書法形式,成為展廳一道亮麗的風景。尤其當我看到1935年9月毛澤東住進哈達鋪“義和昌”中藥鋪這間房子里,一束燈光伴著毛澤東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夜晚,不熄的燈光依舊在我心里閃耀,讓我看到燈光下,一位領袖運籌了到陜北去的重大決策,一位詩人詠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恢宏詩篇。
此時此刻,我為一個個打上歷史烙印的實景實物、一幅幅生動凝練的軍民畫卷、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瞬間、一組組親切鮮活的人物,穿越時空,昨天仿佛就在眼前。也就在這一刻,我感覺到自己仿佛真的就和中央領導以及紅軍們在一起,使我的思想從塵封的記憶中復蘇并鮮活起來,令人感到總有一種光芒,令人向往,總有一種精神,令人追尋。
于是,我想象紅軍當年那不屈不撓的艱苦卓絕,感悟著紅軍的剛毅和艱苦的神圣。在這里,生命和歷史有了一次舒心的邂逅;心靈和精神有了一種寶貴的會悟;思想和力量有了一種無聲的融入;感知和覺悟有了一種新的升華和洗禮。心靈得到了滌蕩,靈魂得到了升華。在這里我從沉思的力量中感悟出,哈達鋪,是一座見證了歷史的豐碑,它記載了中國革命的挫折與成功,奮勇與犧牲,歡欣與鼓舞,發人深省,引人深思。當我行走在紅軍長征街上,不由得讓人浮想聯翩,我會從新解讀當年毛澤東率領的紅軍是如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最終解放全中國的雄壯樂章。
這是因為,從兒時起,我就聽著哈達鋪的感人故事,哈達鋪一直就是我心目中一塊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而今,我為有機會到這塊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戰斗和生活的地方,親身感受一下紅軍精神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興。走進哈達鋪,讓我對紅軍長征精神的本質有了深刻的了解,也令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更使我切身感悟到,這里不僅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紅色圣地,也是我們廣大黨員學習黨史的重要資源。一處處舊址、一件件實物,記錄著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承載著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顯著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凝結成“從哪里來”的“密碼”,標定出“往哪里去”的“航向”。
情留哈達鋪,紅色血脈長;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來到這里,重溫初心使命,心潮激蕩,感慨萬千。當年,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艱苦奮斗,運籌帷幄,轉戰陜北。哈達鋪,你像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傲然立于隴原大地,走進你的懷抱,猶如踏進了歷史的圣殿,那無數多的、珍貴的歷史畫卷,始終縈繞于耳,久久難以磨滅。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在這里,每一寸鮮血浸染的紅色熱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紅色往事,都凝結著艱苦卓絕的犧牲奉獻,銘刻著氣吞山河的壯麗輝煌,是廣大黨員干部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黨史學習教育鮮活生動的教科書,是激勵我們黨接續奮斗、推動著黨和國家事業在各種風險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密碼。當我離開了這里,心卻仍在那里流連,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深刻領會“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從紅色足跡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我們要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只爭朝夕、敢于擔當”的拼勁,“擼起袖子、甩開膀子”的干勁,高揚理想的風帆,蕩起奮發的雙槳,乘著新時代的東風,讓革命意志成為新時代的最燦爛的光芒。(作者:中國電信天水分公司 梁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