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水市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全力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特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業農村改革等各項工作,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實現一產增加值34.2億元、增長12.1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2.7元、增長13.4%。
一、夏糧生產再獲豐收。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地膜、種子、植保、沃土、農機”五大科技增糧措施,啟動“千名農業科技人員服務農業農村一線助推鄉村振興活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災毀農田修復進度,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上半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24期、培訓農民5.73萬人次;落實春播面積335.24萬畝,其中春播糧食237.44萬畝、油料13.73萬畝、蔬菜53.46萬畝、其他作物30.61萬畝;排摸出撂荒地37.31萬畝,已整治35.13萬畝、占排摸面積的94.1%;建成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1.74萬畝、占總任務的97.8%,20.44萬畝災毀農田修復全部開工建設、完成修復8.42萬畝占總任務的41.2%,完成2021年任務批復立項9.9萬畝(完成招標投標8.4萬畝)、占總任務的86.8%;完成良種繁殖19.45萬畝、覆膜77.63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96.26萬畝、配方肥施161.3萬畝,防治各類病蟲鼠草害1174.93萬畝次,完成機耕210.6萬畝、機播34.16萬畝、機灌24.71萬畝。預計,夏糧總產達45.1萬噸,較去年增長5.15%。
二、產業發展提質增效。認真做好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與市“4+2”農業產業振興行動的對接,制定了天水市三年倍增計劃工作方案,組織實施了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甘谷縣磐安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秦安蘋果和秦州大櫻桃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項目等產業發展項目,完成果園提質增效17.7萬畝、老果園改造5.1萬畝,落實蔬菜播種面積80.2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6.5萬畝、馬鈴薯面積86.17萬畝;基本完成2020年庫存蘋果銷售,預計大櫻桃總產達2.11萬噸、產值4.1億元;組織申報“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7個、“甘味”知名企業商標品牌16個,新推薦申報“三品一標”農產品49個、總數達243個;到位中央和省級農業保險補貼資金5798萬元,落實開花類作物保險65.47萬畝占年計劃的117.23%,其他作物30.53萬畝,參保21.03萬戶87.78萬人,簽單保費1.21億元;新培育引進龍頭企業20家、農民合作社273家、家庭農場394家,總數分別達576家、9417家、2263家。
三、鄉村建設扎實推進。組織召開了全市推進鄉村建設“四級書記”視頻動員會,制定了《天水市關于開展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的實施方案》,推薦清水縣、秦州區平南鎮等4鄉鎮、秦安縣西川鎮姜灣村等23個村分別開展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鎮、村創建,組織秦州區秦嶺鎮、張家川縣大楊鎮等7個鄉鎮和麥積區中灘鎮北灣村、甘谷縣新興鎮楊家村、武山縣溫泉鎮田河村等30個村分別開展市級鄉村建設示范鎮、村創建。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共新改建戶廁42912座占年任務64.83%,排摸出問題廁所550座(已整改496座、限期整改54座);完成田間尾菜治理23.04萬畝、處理尾菜25.13萬噸,回收廢舊農膜9982.01噸。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3億元占計劃總投資的77.3%,建成垃圾焚燒站34座、正建18座,建成垃圾壓縮站51座、正建55座,購置垃圾運輸車339輛,建成污水處理站56座、正建14座,建成納入城鎮管網項目12個、正建6個,建成農村公廁2604座。
四、鄉村治理全面提升。繼續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完成壟膜溝播技術推廣1.9萬畝,推廣無公害農藥使用面積185.5萬畝(其中生物農藥67.6萬畝),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1.2%。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頻次和范圍,組織秦州區、麥積區分別開展第三批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扎實開展“治違禁促提升”行動和豇豆、韭菜、油麥菜、芹菜等重點產品的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共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31826張,配合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4次、抽檢樣品231份,完成市級定量抽檢樣品191份、合格率98.43%,督促縣區快速檢測樣品5744份、合格率達100%。深入實施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春季農資打假、“三夏”農機安全監管、矛盾糾紛化解和農村能源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等,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鞏固秦州區玉泉鎮七里墩村、麥積區新陽鎮胡大村2個國家級鄉村治理試點示范村、清水縣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和19個市級試點村建設成果。規范提升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落實公益性崗位配套資金1.67億元,設立共管共享工作理事會2491個,設置農村公益性崗位35610個。
五、農業改革持續深化。全面落實省、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舉辦了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培訓班,全市2491個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資產折股量化、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階段改革試點任務,共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70.02萬戶,304.7萬人,折股量化集體資產26.5億元,累計分紅3171.28萬元,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2491個。對農戶承包地未簽訂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未發放到戶、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信息不準等農村承包地確權問題開展“回頭看”,共整改農村土地確權遺留問題908戶,7個縣區完成了與省確權辦的數據質檢匯交。認真落實中央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受理調解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等各類糾紛86件,新建500畝以上規模流轉示范點83個,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8.7萬畝,累計達123.2萬畝,其中50畝以上規模流轉面積達74.5萬畝。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積極開展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轉、糾紛仲裁和宅基地合理布局、用地標準、違法用地查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利用等工作。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