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促提升
——全市導游員講解員技能提升培訓班現場教學側記
在全市導游員講解員技能提升培訓班的籌備階段,局領導就提出創新模式、注重實效、培優選優的工作要求。為此本次培訓班課程專門設置了兩個景點的現場教學任務,以此強化課堂教學的成果,用言傳加身教的結合來提升講解員講解技能的提升。

(等待上車)
9月23日下午,參加培訓的66名講解員首先來到了我市著名的4A級景區------伏羲廟。伏羲廟優秀講解員許鳳擔任現場教學的老師。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天水是伏羲文化的發祥地,作為天水的講解員有義務和責任了解伏羲文化,把伏羲故事講好。上午許鳳老師在課堂上講授了《講解員儀態、禮儀和政務類講解的工作要點》,下午的現場教學,學員們仔細觀察許鳳老師現場講解,領悟講解的動作要領和如何應用起承轉合等技巧。在伏羲功績陳列室,許鳳以伏羲文化為主線,延伸講解了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軒轅文化等天水“六大”文化,又講到了秦州西山坪和師趙村遺址,天水8000年的文化被串連起來,這樣的講解安排是倡導更多的講解員不但要講好自己熟悉的景點,而且要在立足當地景點的同時,把天水其他的歷史文化融合貫通起來,真正講好天水故事。


(許鳳老師現場教學中)
現場教學的第二站是西關古城,排列整齊的講解員隊伍從崔家巷進入,引得周邊居民駐足觀看,這無疑成為我市創城階段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已經73歲的趙昌榮老師擔任現場教學老師,這位在我市講解領域已經耕耘了30多年的“老講解員”心中裝滿了西關古城的故事。

(趙昌榮老師現場教學中)
現場教學從西關古城廣場矗立的“大槐樹”開始。趙老師講到了三新巷的前世今生,從雙槐巷到石頭巷再到如今的三新巷,一條普通的巷道原來蘊藏著如此多的人物和故事,在娓娓道來的講解中更是老一輩講解員對如何講好天水故事的完美詮釋。在飛將巷的李廣故居,趙老師重點講解了飛將軍李廣的生平事跡和這座保存完好的天水民居的建筑特點。一道門檻、一個雕花,甚至一道房檐,一個個看似普通的物件都能飽含著故事和韻味,學員們見識到了老講解員的使命擔當和講解功力。

兩個多小時的現場教學在秋日的余暉中結束了,學員們意猶未盡,紛紛感慨,天水8000年的文化原來感覺很遠,經過兩位老師的現場講解,大家才體會到久遠的歷史并沒有離我們遠去,而是深藏在天水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等待著我們后人去挖掘和傳播。
草草吃過晚飯,學員們稍事休息又走進教室。夜幕降臨,學員們在老師的輔導下又開始了解說詞創作的課程。


(劉復興老師和海潮老師輔導中)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