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恰逢“雙11”“雙12”“黑五”臨近,各商家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大促銷活動,尤其是線上商家,推出了多種多樣的促銷手段,讓廣大消費者“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做好疫情防控,天水市市場監管局提示消費者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網購防病毒傳播,降低風險保安全。
疫情防控期間,網購優先選擇路程近的商品,路程越短商品流轉途經點越少,感染病毒的風險相對越小。盡量不網購冷凍食品,如接觸這些食品后,要正確洗手防病毒,處理這些食品時要防止飛濺。收取快遞時,盡量采用快遞柜等無接觸配送方式,對快遞外包裝用酒精噴霧或稀釋的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取出物品后及時將快遞包裝投入指定垃圾箱。
保持理性消費心態,切記量需選購。
餐飲服務單位要做好從業人員健康信息采集,每日上崗前必須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行程碼”,做好健康晨檢記錄;嚴格掌握從業人員外出動向,對有疫情發生地旅居史的從業人員應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監測后方能上崗;從業人員工作期間必須按要求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養成洗手、消毒等良好衛生習慣。
盡量選擇資質齊全信譽較高的商家進行交易。
資質齊全、信譽較高的商家,其經營行為相對規范,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也有較好的保障。消費者千萬不要貪圖價格便宜隨意登錄陌生網站或者點擊不明鏈接進行交易,更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進行私下交易,以免吃虧上當。
購物要貨比三家,不被各種“假優惠”陷阱誤導。
消費者購買商品前,要貨比三家,先了解商品的大概市場價格,再對商家促銷活動是否有實際優惠進行評估,不要輕信商家作出的“特價”“清倉價”“全網最低價”等宣傳,警惕“明降實漲”等價格陷阱,避免受不實促銷誘惑而沖動消費。
慎重預付定金,防范消費陷阱。
消費者一定要看清并區分“定金”和“訂金”,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訂金原則上可退還。消費者選擇預付定金方式來享受商品優惠的,一定要提前仔細閱讀規則,權衡利弊,確認值得購買后再下單支付。定金支付后,要及時關注商品進展,在約定的期限內支付尾款,避免因違約而遭受經濟上的損失。在支付尾款時還要留意支付的金額是否與當時承諾的優惠一致,商家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
認真行使“先驗后簽”權利,確認無誤再簽收。
消費者收到商品時,應當行使“先驗后簽”權利,仔細驗貨。尤其是一些貴重物品和易碎品,一定要確認貨品完好無損并符合雙方的約定后再簽收。遇到快遞商品損毀或者與約定嚴重不符的,消費者有權拒簽。
重視個人信息保護,不輕易向商家授權。
消費者要重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非確有必要的,盡量不向商家提供或者授權,以免被商家過度收集或是用來推送廣告信息。同時,快遞包裝上也常常含有消費者的姓名、電話和地址等個人信息,消費者應在丟棄快遞包裝前,先將個人信息撕毀或涂抹,防止泄露。
外賣點餐應留心,個人防護要做好。
外賣盡量選擇規模較大、防控措施更嚴的餐館。取餐前要留意,外賣包裏是否實施“無接觸標準化包裝”,是否對包裝進行消毒。接收外賣包裏時,盡量選擇自提柜、便民服務點、指定地方存放、物業代收、保安室代收、社區配送Mini站等多種無接觸配送方式。仔細留意配送員送餐時是否嚴格佩戴口罩、手套等,取餐后及時洗手消毒,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注意留存購物證據,依法維護權益有保障。
消費者要注意索取并保存購物憑證以及相應的商家承諾,通過網絡購物的,還應將訂單信息、購物聊天記錄等留存,作為維權證據。發生消費糾紛時,可先與商家以及平臺進行溝通,如聯系不上或者無法達成一致的,可向商家或平臺所在地12315或者消協組織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