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盡責展作為 勠力同心促發展
——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天水代表團分團審議側記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楊璟
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
1月17日至19日,出席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的天水代表團代表圍繞省政府工作報告,結合天水實際爭相發言,現場氣氛活躍而熱烈。
作為過去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奉獻者,代表們認為,省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和體現了省委十三屆十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說的是實情、出的是實招、求的是人民實惠,是一個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引領發展的好報告。
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將于今年召開,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特殊而重要。如何向黨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代表們談感受、話發展、鼓干勁,“建強副中心、走出新路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等詞語高頻率出現。
熱詞一:建強副中心走出新路子
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建強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老工業基地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發展定位和方法路徑,這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王光慶代表建議,省上要從規劃、項目、施工圖、路線圖等方面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大力實施省委全會提出的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大力支持天水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蔡文浩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大投入,補齊短板,積極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城區、強縣域行動,切實推動天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天水師范學院更名,工業職業學院、農業職業學院和機電職業學院升本進度,為天水發展創造更好的人才和科技環境。張棟梁代表建議,省上要切實加大對天水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天水上繳省上的土地出讓金返還比例,用以支持天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天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熱詞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圍繞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代表們給予了充分關注。蔣曉強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天水花牛蘋果產業的支持力度,在果品貯藏、品質提升、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等方面給予項目、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切實提高花牛蘋果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完善行政村均衡發展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支持非貧困村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快非貧困村鄉村振興進度;持續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等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不斷規范村規民約,倡導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熱詞三: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天水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富集,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圍繞加快推進天水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王正茂代表建議,大力支持在天水建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干部教育培訓學院,助推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繼續辦好“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更好地宣傳天水,提高天水知名度和影響力。劉文璽代表建議,從政策、資金方面加大對天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支持力度。
熱詞四:增進民生福祉
省政府在完成去年10件民生實事的基礎上,今年又提出全力辦好10件民生實事,引起代表們的共鳴。
“經歷了疫情,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劉文璽代表建議,加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基層衛生院所建設,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劉文璽還建議,天水市中心城區人口眾多,省上在辦理“增補14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區中心小學學位2萬個”民生實事時,多向天水傾斜,促進解決天水市城區上學難、擇校難問題。加快天水市現代職業教育步伐,建立現代職業教育學院。肖勝利代表建議,民營企業職工應享有同國有企業職工同等的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
重任在肩、使命如磐。代表們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兩會”精神,敢于擔當,真抓實干,把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安排部署貫徹落實好,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