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水市民政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基本民生保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扎實穩住經濟、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的部署要求,細化工作措施,推進政策落實,全力構筑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
聚焦增進民生福祉,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加大社會救助資金投入,爭取中央和省級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7.7億元支持我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健全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市城市低保指導標準、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標準提高8%,農村低保指導標準提高10%,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同步提高。城市低保月指導標準提高到687元,農村低保月保障標準一類對象提高到439元,二類對象提高到417元,三、四類對象保持每月84元、58元,城鄉特困人員月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894元、571元,照料護理標準達到全護理每月451元、半護理每月301元、全自理每月150元,福利機構集中養育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月保障標準提高到1470元、社會散居的提高到1080元。組織縣鄉兩級集中開展“拉網式”排查,摸清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和救助需求底數,對標精準認定對象、科學確定保障類別,已全面完成提標任務,惠及18.22萬名困難群眾。
聚焦兜牢民生底線,提高政策執行力度。加大低保制度落實力度,精準執行各項幫扶措施,對因病、因殘、因學等造成的剛性支出在核算家庭收入時予以扣減,對維持低保家庭生產生活的必需財產,在評估家庭財產時予以豁免,鼓勵具備就業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員積極就業并扣減必要就業成本,對就業后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保障標準的低保家庭實行漸退管理。同時,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人員,落實“單人戶”施保政策,將符合低保條件的生活困難家庭,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今年累計新識別低保對象3443戶、10505人,截止6月底,全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99284戶、305359人(其中,重殘重病人員按單人戶施保的19436人),累計發放低保金51312.99萬元。同時,加強向省民政廳的銜接匯報,扎實做好價格臨時補貼及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對象摸底工作,排摸出符合條件人員31.66萬人并建立了工作臺賬,確保全省補貼發放標準確定后,立即啟動實施,及時足額發放到戶。
聚焦防止返貧風險,提高臨時救助效益。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補短板的優勢作用,在做好突發性、意外性事故和因病因殘因學等導致生活困難群眾臨時救助的基礎上,緊盯因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未參保失業人員、因災生活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全面推行“先行救助、后置審批”辦法,織密編牢社會救助最后一道“安全網”。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群眾99320人次(其中,對符合條件的受災人員給予臨時救助的1736人,對未參加失業保險人員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的2187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9441.05萬元。
聚焦特殊困難群體,提高關愛服務質量。積極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主動辦”服務,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補貼范圍,生活補貼實現了對低保家庭中的困難殘疾人全覆蓋,護理補貼惠及到二級以上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6月底,全市困難殘疾人納入生活補貼的44342人、重度殘疾人納入護理補貼的48038人,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5943.583萬元。持續開展特困人員關愛救助行動,完善探視走訪制度,全面簽訂監護協議,推行“現金救助+實物救助+服務救助”模式,對生活能夠自理、親屬有責任性和有監護能力的靠實親屬監護照料責任,對喪失自理能力、親屬無履行監護照料能力的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居家照料服務,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全部安置到敬老院集中供養。全市已安排專項資金278.28萬元,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統一購買發放了被褥、衣服、鞋帽等生活必需品,投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資金1296.68萬元,定期提供衛生清掃、日常護理等專業化服務,有效改善了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和居住環境。
聚焦早發現早救助,提高監測幫扶能力。深化“個人申請、干部主動發現、部門信息監測比對”三種救助模式,持續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機制,將5大類13種人群納入監測范圍,定期與鄉村振興、教育、醫保等部門共享比對數據,篩查重點人群,及時入戶核實,幫助困難群眾申請救助政策,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同時,強化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建設,以低保、特困、低保邊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為重點,推動走訪排摸常態化,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主動了解轄區困難群眾生活狀況,及時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跟進落實救助幫扶措施,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
聚焦創新便民方式,提高經辦服務效率。圍繞縮短辦理時限、優化工作流程、強化服務管理,指導麥積區開展低保審核和特困認定權限下放鄉鎮(街道)工作,低保審核、特困認定辦理時間分別壓縮至20個和15個工作日,時限壓縮率分別為33%、57%。編印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服務辦事指南及《社會救助有關政策及申請辦理程序問答》27萬份,通過鄉鎮“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鄉村兩級事務專欄等渠道公開和發放到戶的形式,切實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升群眾政策知曉率。同時,探索“互聯網+社會救助”新模式,7縣區全部開通社會救助“有困難、掃一掃”二維碼,推動惠民政策“線上查”、救助服務“碼上辦”,做到及時受理、快速響應,二維碼累計瀏覽點擊量1.5萬余次,受理線上救助申請600余次,救助申請“掌上辦”大大方便了困難群眾,實現了智慧救助賦能精準幫扶。
(來源:天水市民政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