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天水日報社、天水廣播電視臺聯合評選的2022年第二季度“天水好人”揭曉。
他們分別是(按姓名筆畫排序):“助人為樂”好人:牛航杰,令紅蘭,溫曉東,燕有秀;“見義勇為”好人:劉小亮,陳玉忠;“誠實守信”好人:馬玉林,馬勤義;“敬業奉獻”好人:馬紅霞,王勇,邵文霞,楊秀紅,鄭良良,趙軍;“孝老愛親”好人:張映紅,羅鷂翔,頡作芳,漆永吉。
“助人為樂”好人

牛航杰,甘谷縣新興鎮雒家村黨支部書記。
2021年冬季的一天,村民盧某家突然著火,牛航杰第一時間救出燒傷的盧某,因為道路被大雪覆蓋車輛無法通行,他全程背著傷員跑向鎮上醫院,使得傷員得到了及時救治,事后他發動村民對盧某家進行了修繕。牛航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村干部,把助人為樂當做一種信念,竭盡全力幫助村里貧困戶、孤寡老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令紅蘭,武山縣城關鎮腰莊村村民。
她脫貧不忘黨恩,疫情期間,每天堅持向疫情防控執勤點贈送鮮牛奶100多斤,并且帶動全村文藝愛好者,創作出一個個鼓舞人心的短視頻作品,讓一線防疫人員感受到來自基層群眾的溫暖和關懷,進一步提振了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令紅蘭先后被評為武山縣“脫貧之星”、武山縣首屆“百佳模范”之十佳“武山好人”。

溫曉東,清水縣天瀟門窗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溫曉東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堅持“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熱衷于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扶貧助困,抗災救災等,為困難職工、困難群眾和困難退役軍人家中送溫暖、獻愛心,直接捐款達7萬余元;疫情期間,他積極響應號召,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合計捐贈現金及物資3.7萬余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溫曉東家庭先后被評為天水市“愛黨愛國傳承紅色基因最美家庭”、甘肅省“最美家庭”等。

燕有秀,秦安縣燕子愛心家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法人。
燕有秀創辦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免費培訓家政服務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保育員、手工編織等共計3000多人次,并免費為他們推薦就業,為貧困家庭增收致富再開新路。燕有秀樂于助人,熱心公益,多次捐款捐物,每逢節日為困難員工送上慰問品,去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她的舉動溫暖著身邊每一個人。
燕有秀先后被評為甘肅省“隴原脫貧攻堅巾幗帶頭人”、秦安縣“優秀巾幗志愿者”、天水市“最美家庭”等。
“見義勇為”好人

劉小亮,天水監獄四監區副教導員、三級警長。
2022年4月29日中午12時許,在麥積區渭河便橋橋頭附近,一女子掉入渭河,情況十分危急,劉小亮聽到呼救后,來不及脫下外衣就縱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奮力把落水的女子拉到岸邊,在群眾協助下將落水女子拉上了岸,并立即撥打了110、120電話,及時將落水女子送往醫院救治。劉小亮同志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跡受到群眾的一致贊揚。
劉小亮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陳玉忠,蘭州西機務段天水運用車間汽車司機。
2022年5月22日上午6點,陳玉忠路過翠湖公園時發現有人溺水,他拿起旁邊的救生衣一躍而下,在3米多深的湖水中憑借堅強的意志力游到湖水中央,迅速將救生圈套在落水女子身上,拖著溺水女子艱難游到岸邊,在警務人員的幫助下將溺水女子救上岸。當醫護人員準備查看他的健康狀況時,他卻喊到“別管我,先救人!”他的事跡彰顯著共產黨員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與鐵路人敬業愛崗的責任心。
陳玉忠曾參加老山前線自衛反擊戰,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榮獲“鋼鐵戰士”稱號,在地方工作期間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等。
“誠實守信”好人

馬玉林,張家川縣總工會干部。
馬玉林同志在武漢旅游時撿到一個裝有5萬元現金的手提包,當時正值寒冬,下著鵝毛大雪,他轉輾多方終聯系到失主,最后全部歸還,并謝絕酬謝。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永葆對黨的忠誠,踐行黨員初心使命,多年來堅持無償獻血10余次,言必行,行必果,得到了群眾一致認可。
馬玉林先后被評為天水市“網信工作先進個人”、“最美張家川人”等。

馬勤義,清水縣天嘉公交旅游實業有限公司公交車駕駛員。
2021年10月8日,馬勤義在清潔車輛衛生時,在后排座位上發現一個手提包,內裝有4萬元現金、銀行卡、證件等物品,后經多方尋找核實,終將失物交還給失主。日常乘客在車上落下的大小物品他都小心保存,及時歸還失主,他勤勤懇懇,默默耕耘,拾金不昧,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增添了絢爛底色。
馬勤義于2021年被評為“清水好人”。
“敬業奉獻”好人

馬紅霞,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教師。
馬紅霞同志熱愛幼教工作,結合幼教實際,注重自身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注重孩子品德教育,注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傳身教,創設環境切實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是家長眼中的好老師,是孩子眼中的“好媽媽”。
馬紅霞連續三屆被評為“天水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科幻畫”優秀指導教師等。

王勇,清水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工作以來,王勇同志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脫貧攻堅、抗洪救災、疫情防控一線都有他的身影,他是最美“逆行者”。他扛著近20斤重的攝像機,走遍了全縣260個行政村、1028個自然村,用筆描繪清水發展美景,用鏡頭記錄清水變化的每一刻,采寫了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質新聞稿件。
王勇先后被評為天水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優秀記者”“廣播電視宣傳通聯工作先進個人”等。

邵文霞,秦安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審判員,一級法官。
自法院工作17年來,邵文霞由一名法庭書記員做起,一心撲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破解了多項工作難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法官的擔當和奉獻。近年來,她平均年審查立案3500余件,每天接待當事人100余人次,舍小家顧大家。她的孩子常說:“爸爸是警察,媽媽是法官,等我長大了,也要像爸爸、媽媽那樣幫助別人。”
邵文霞先后被評為甘肅省“優秀法官”、秦安縣“道德模范”等。

楊秀紅,麥積區實驗小學教師。
二十五年來,楊秀紅愛崗敬業,曾堅守偏遠山區農村教學點18年,工作嚴謹,默默耕耘,深受學校同事和學生的一致好評。“紅糖楊老師”是她的“昵稱”,在她的辦公桌和講桌上總是擺放著水杯、紅糖和一壺熱水,當山區的孩子困乏或體力不支時總是能喝上她的愛心紅糖水。在她的心中,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都得用最真誠的心去對待。
楊秀紅先后被評為麥積區“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

鄭良良,秦安縣西川中學高中部副校長。
在參加工作的28年里,鄭良良同志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恪守職業道德,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教學管理業績突出,辛勤耕耘守正進取,傾心育人盡心竭力。2020年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他以堅強的毅力戰勝病魔,身體好轉后,他以強烈的責任感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為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不懈奮斗。
鄭良良先后被評為秦安縣“道德模范”“縣園丁”等。

趙軍,甘谷縣公安局刑偵大隊三級警長。
2022年4月7日11時許,一燒烤店內忽然發生火災,趙軍在得知店內還有三個裝滿液化氣的氣罐時,提起滅火器第一個沖進了火場將液化氣罐搬出來,及時清除了最大的安全隱患。在撲滅火災的過程中,趙軍不顧個人安危,幾次沖入火場滅火,撲滅火災后大家才發現趙軍左手鮮血淋漓。
趙軍先后被甘谷縣公安局評為“先進工作者”,被甘肅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民警”等。
“孝老愛親”好人

張映紅,秦州區太京鎮敬老院職工。
張映紅多年來不辭辛苦,把敬老院當成自己的家,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恪盡職守,任勞任怨。面對艱苦的條件,她沒有退卻,既是炊事員、服務員,又是護理員,全心全意為五保老人服務。她是老人眼中的“親閨女”,她用人間大愛感染了身邊每一個人。
張映紅先后被評為全國“敬老愛老”先進個人,全國 “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等。

羅鷂翔,秦安縣第二中學教師。
羅鷂翔工作勤奮努力,為人謙遜,孝敬雙親,家庭和諧。他十九歲時,父親雙目失明,從此生活不能自理,使本來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他用自己單薄的肩膀勇敢承擔起家庭的重任,母親去世后他悉心照顧父親,端茶送水,洗衣做飯,讀書念報,陪伴解悶,從未怠慢。在本職工作中,他堅持“育人必先立德”,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品學兼優,學生更是桃李滿天下。
羅鷂翔2017年被評為秦安縣“高考先進個人”,多次獲得縣級普通高中優質課競賽音樂學科一等獎等。

頡作芳,麥積區五龍鎮楊王村三組楊家灣村民。
頡作芳結婚后,從丈夫身患抑郁癥,到婆婆患病行動不便,她始終懷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守護著這個家,家人就是她的一切,她一個人操持全部家務,任勞任怨,在她的努力下,一家人同心同德,共克時艱,在家庭的溫暖關懷下,丈夫的病3年便痊愈。“情義妻子步行10公里踩冰鞋尋抑郁癥丈夫”更是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漆永吉,武山縣沿安鄉白山村黨支部書記。
漆永吉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為群眾作榜樣,加強家庭家風家教建設,19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半身癱瘓的父親,和諧維家,躬親示范教育子女尊老愛幼,彰顯著人生價值和追求。漆永吉十多年來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
漆永吉家庭2021年被評為武山縣首屆“百家模范”之“十佳文明家庭”戶,他本人多次被評為沿安鄉“優秀共產黨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