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王記榨油坊”的店門緩緩打開,早上九點店門外已經站滿了等待榨油的老顧客。“老王啊,你這榨油坊現在可是咱們鎮的模范店,以后可得早點兒開門啊,我們都等半天啦!”“是啊,我八點半就來排隊了!”...顧客的一陣起哄讓樸實憨厚的老王瞬間漲紅了臉,他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連忙請大家進來,電閘落下,榨油機“轟隆隆”地轉動起來。可在兩個月前,這家久負盛名的“老字號”卻陷入了一場違法經營的風波...

2023年3月,秦州區檢察院在開展食用農產品安全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時走進了老王的店鋪,發現這家開了三十年的“老字號”未辦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未按法律規定建立進銷貨查驗制度,進貨來源不明,就連老王的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也已經過期,生產經營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鎮上的其他幾家油坊均存在相關情況。2023年3月9日,秦州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成立專案組對轄區內16個鄉鎮食用油小作坊的生產加工、證照辦理、日常監管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發現轄區內共10個鄉鎮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落實不到位,食用油小作坊普遍存在證照不全、進銷貨查驗制度未建立、成品油未檢測、從業人員健康證過期等問題,秦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未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
結合檢察機關調查情況,為凝聚問題整改共識,推動食品安全工作縱深發展,秦州區檢察院組織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專家及群眾意見,深入分析研判行政機關監督職責,各方代表充分表態發言,一致同意秦州區檢察院向秦州區市場監管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轄區食用油小作坊生產經營監管職責,查處無證照生產經營行為,并積極指導相關經營主體完善證照、亮證合法經營。同時,加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力度,組織實施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和隱患排查;督促經營主體設立進銷貨查驗記錄,嚴把原材料采購、成品油銷售的“安全關”,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收到檢察建議后,我局高度重視,組織召開食用油安全專題會議,聯合各鄉鎮及派出所對轄區食用油小作坊進行了全面排查,形成專項整治問題清單。”秦州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大偉表示。結合問題清單,區市場監管局制定印發了《秦州區食用植物油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對全區16個鄉鎮和7個街道辦事處涉及的轄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累計共出動執法人員349人次,檢查182次,責令改正31戶。對符合辦證條件的55戶小作坊辦理了登記證,依法取締不合格作坊3戶,指導26戶新開辦小作坊規范經營,并確立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店引領以點帶面、提質升級。各監管所與政府進行全面摸排,對89家食用油小作坊建立了信息監管臺賬,邀請檢察官以案說法,集中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會12場,共計培訓200余人;市場監管局根據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主體“互聯網+透明車間”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檢察監督情況,對食用油小作坊全面開啟智慧監管新模式,實現了100%透明化監控生產加工過程,形成了常態化、規范化、智能化監管新模式。
2023年6月,秦州區檢察院對各鄉鎮油坊生產加工進行了回訪,現階段各鄉鎮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落實機制得到全面落實,區市場監管局的轄區食用油小作坊智能化監管系統全速運轉,轄區內油坊相關證件均已按照程序辦理、進銷貨查驗臺賬全面設立、環境衛生得到大幅改善,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了有效保護。
“食品小作坊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督的重點和難點,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始終堅持發揮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的監督屬性和效率價值,在規范市場經營與促進市場發展中尋找平衡點,實現辦案與服務相結合,做到穩經濟、促發展、惠民生、防風險、保安全,服務指導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轉變,以檢察監督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辦案檢察官表示。
(新聞來源:天水市檢察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