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造福于民的大事
田成方、樹成行、路成線、電成網,渠暢通、旱能灌、澇能排,這是記者在武山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見到的喜人新景象。
2002年,武山被國家列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項目總投資8100萬元,實施期限為9年,范圍包括10個鄉鎮、104個行政村。3年來,在鄉村干部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武山縣對項目區的山、水、田、林、路進行了綜合配套治理,使實施了項目的24個村、5萬多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有了顯著提高。2005年實施的項目區包括城關、馬力兩個鎮的5個行政村,總治理面積為1.16萬畝,總人口9501人,目前已到位資金670萬元,已完成了70%以上的總工程量。
穿行在風景如畫、規模宏大的城關鎮清池上、下兩個村項目區,記者切身感受到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給農民帶來的實惠。這是今年列入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的項目區,總面積8300畝。6月上旬開工以來,城關鎮黨委、政府積極配合縣農發辦組織人機結合施工,新修的三橫七縱環形公路兩邊是新砌的U型灌溉渠道,將高低不平的低產田平整成平展展的方塊豐收田,將渭河水通過灌渠引到田間地頭。經過緊張的施工,在這個項目區已完成12公里的公路,襯砌渠道9.2公里,建設渠系建筑物46座,大口井工程、農機具購置、良種引進推廣、高新技術示范等工作也在同時進行。這個項目建成后,可改良土壤5000多畝,保證灌溉面積6500畝。農田防護林網的建設,可極大地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調、持續發展,農業收入總額增加13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10元。
武山縣農發辦的同志告訴記者,以農業基礎建設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一項造福于民的配套工程,該縣將工程建設與退耕還林、旅游開發、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結合,還進行了技術培訓、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項目區群眾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加強科技培訓,轉變思想觀念,拓寬脫貧致富渠道,把這件造福于民的大事辦好、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