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職工鐘情家鄉特產 綠色企業幫助農民增收
(記者 陳曉明)截至11月底,由武山綠源公司生產加工的720多噸豆類產品出口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創匯20多萬美元。據了解,這是該縣也是我市的農產品首次直銷國外市場。
武山縣綠源農村合作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沈潤生,原在武山供銷社和外貿部門工作,后因企業不景氣而下崗。他說:“我縣的農產品特別是豆類產品的加工一直在低檔次徘徊,我創辦綠源公司的目的就是以企業帶動農戶和基地,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通過加工增值,幫助農民增收。”憑著多年來在基層供銷社和外貿部門工作的經驗,沈潤生鐘情于武山縣豐富的農產品,放眼于廣闊的國際市場做文章。1999年,沈潤生開始創辦企業,想辦法籌資組建了黎明豆類加工廠,2004年擴大生產規模,企業更名為武山縣綠源農村合作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大豆等原料的范圍也遠遠超出了武山縣,擴大到西北各省。加工的產品出口到美國、西班牙、墨西哥、葡萄牙、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科威特、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目前公司下屬兩個加工合作社,吸引了500多戶農民自愿入股資金30多萬元。
為了鼓勵基地農戶種植豆類作物,公司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對引進的豆類新品種每公斤補貼0.4元至0.8元,并在產前統一提供化肥、農膜等生產資料,產中統一進行田間管理,定期開展技術服務,產后統一收購,進行粗加工和深加工,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輻射帶動了武山縣6個鄉鎮20多個村的5000多戶農民種植豆類作物。據武山縣農業部門提供的統計表明,綠源公司帶動農戶年均增收達200多萬元。
在擴大企業和基地規模的同時,綠源公司積極與國內外的出口代理商達成合作協議,年出口產品500噸左右。今年7月份經省外貿部門批準,授予綠源公司產品出口權,可以向國外直銷產品。這也是我市第一家被授予農產品出口權的單位。今年3月份綠源公司被市政府確定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營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