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山縣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因地制宜,進一步優化農業布局,大力發展蔬菜、洋芋、養殖、勞務四大產業,走上了產業發展的路子。
近年來,武山縣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全方位開展農村工作,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為武山農村經濟增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該縣不斷提高蔬菜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在繼續抓好黑池殿等10個蔬菜示范區規模的同時,新建了以溫泉、灘歌、榆盤為中心的正茬胡蘿卜示范基地,以洛門為中心的韭菜基地,以山丹等13個鄉鎮為主的麥后復種地膜菜瓜基地,以咀頭、高樓為主的線辣椒生產基地。同時擴大了普通棚和露地菜種植面積,重視蔬菜的深加工和保鮮貯運、凈菜包裝等龍頭企業建設,加大宣傳推介9個綠色認證產品和“中國韭菜之鄉”的品牌,使全縣蔬菜面積達到20.98萬畝,去年前11個月外銷蔬菜收入達到6.8億元。同時,該縣進一步發展壯大洋芋產業,初步形成以灘歌等5鄉鎮為主的南部山區菜薯種植基地,以城關等4鄉鎮的川道地區為主的地膜早薯種植基地,以榆盤等6鄉鎮為主的北部山區加工用薯種植基地,建立了榆盤、灘歌、馬力等5個洋芋萬畝產區,種植洋芋13.2萬畝,有效地帶動了全縣洋芋產業的快速發展?h上還以14個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以家庭適度規模養殖為基礎,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業,去年規劃的養殖小區已全部建成,規模養殖戶達到8596戶。狠抓勞務產業的發展,2006年,全縣共輸轉務工人員11.6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轉3.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