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山縣高度關注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和構建和諧武山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大投入,采取得力舉措,認真抓好群眾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十件實事”的落實,改善了民生,溫暖了民心,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是完成了響河溝流域治理,恢復了龍榆公路。在縣上投資110萬元,群眾自籌30萬元,治理河段400多米的基礎上,積極爭取蘭成渝輸油管道管理部門支持,投資4300多萬元,對其余6000米河段分四個標段、十八個施工點進行了全面整治。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總計完成工程量31.6萬立方米,占工程設計量的105.3%。在治理河段的同時,龍榆公路得到了全面修復,有效保證了洛門鎮黨口至北街6村200余戶1241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及810畝耕地的完整。
二是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實行城鎮低保人員合作醫療制度。對2006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提高了報銷比例,縣內住院參合病人報銷比例由2006年的60%提高到了70%,省、市級住院病人報銷醫藥費1萬元以下的確定為55%,1-2萬元的確定為60%,2-3萬元的確定為65%,3萬元以上的確定為70%,正常住院分娩的報銷額由100元提高到了150元。增加報銷項目,將材料費、儀器檢查費用納入了報銷范圍,同時,簡化了報銷程序,進一步拓寬了參合農民的收益面,止目前,已為4.4萬參合病人報銷醫藥費1220多萬元。城鎮低保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啟動實施,截至目前,參保2271戶4625人,參保率達89.6%,籌集基金27.28萬元,已為40多名參保人員報銷住院費用7.5萬元。修改完善了干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細則,住院最高支付額由1萬元提高到了2萬元,全縣干部職工參保率達到了100%,已為150多人報銷醫藥費70多萬元。
三是穩步推進東順渠下段襯砌和南河灌渠支渠配套工程。投資356萬元完成南河流域6村21.3公里支渠配套,修筑橋、閘、過水路面、分水口等構筑物412個,埋設水管120米,修建河堤1000多米,渠系整修機耕路18.8公里,目前,各項工作還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該區域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計劃投資550萬元的東順渠下段襯徹工程,正在組織實施。
四是扎實培訓務工人員,解決農民工素質不高和就業難的問題。整合陽光工程、百萬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專題培訓等項目和縣內教育資源,投入93.9萬元有針對性的開展了建筑、電腦、縫紉等十多個行業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完成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4600多人次,職業技能培訓2200人次,其中初、高中畢業“兩后生”200多人次,有效解決了務工人員素質不高和就業難的問題,促進了勞務輸轉,止目前,輸轉務工人員11.2萬人次,創收2.58億元。
五是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為了在年底讓部分飲水困難的農村群眾飲用上安全、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在縣上想方設法籌措資金1285萬元的基礎上,實施項目的鄉鎮及時組織群眾抓好開挖管槽、回填土方等基礎工作,各施工單位根據施工計劃,加大人力及設備的投入,指定技術人員每天堅守在施工現場,嚴格檢查管線鋪設、焊接等施工質量,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有力地促進了工程建設。目前,城關鎮腰莊、洛門鎮林莊、鴛鴦鎮丁門、灘歌鎮黑池殿等23個村工程施工進展順利,總體工程量達到了60%以上,其中城關鎮達到了80%以上,有11個村的供水管網鋪設已全部完成,3村已通水,封凍前可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六是加大城鄉“五保戶”等貧困人口的救助力度。提高了城鄉“五保戶”供養標準,農村每人增加852元,提高到了現在的每人每年1452元;城鎮每人增加800元,提高到了現在的每人每年2000元。城鎮低保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3元,提高到了現在的每人每月138,元至九月份共發放救助及低保資金546.5萬元。為9600名農村貧困群眾全額繳納合作醫療資金9.6萬元,為208名農村大病患者發放救助資金27.5萬元。為6320戶農村低保戶辦理了低保,發放低保金48萬元。
七是建設城區四項民心工程。按照“城關東延,洛門西進,南改北擴,相向發展,建設一個最佳宜居縣城”的城建工作思路,北濱河路一期投資830.53萬元,已基本完成鋪油;投資320萬元的渭河2號大橋已完成河道中心6組3孔灌注樁,預制橋梁86塊,正在進行長拉,吊裝工作即將開始,11月底可竣工通車;投資180萬元的民主路人行橋正在緊張有序地建設之中;籌資8萬多元完成了君山路、文昌路、自由南路的亮化工程,新鋪設線路2公里,安裝路燈60盞。
八是扎實推進城咀公路改造鋪油工程。目前已完成路基改造工作,共征用土地145.7畝,拆遷房屋20426平方米,改造路基26公里,完成土石方17.2萬立方米,縱向排水1940立方米,防護工程950立方米,涵洞98道706米,備路面砂石料4100立方米,瀝青610噸,完成路面墊層184182平方米,4孔16米預應力空心板橋已基本建成,全線鋪油正在進行,整個工程總投資760萬元,預計11月底前全部完工,將有效解決3鄉鎮19村6萬多群眾行路難的問題。
九是大力調整中小學布局,著力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按照科學、便利、均衡的原則,投資90多萬元在原龍泉職校的基礎上擴建了第四中學;投資60多萬元在接收原武山水泥廠子弟學校的基礎上,籌建了第五中學;投資104萬元實施了楊河廣元等5所完全小學和樺林草溝門等6個偏遠山區教學點校舍建設和維修改造,今年秋季開學時,這幾所小學和教學點已完成了劃片招生和教師調配等工作,目前已恢復了正常教學。
十是大力實施文物保護維修項目。該項目設計投資5500多萬元,目前已投資300萬元,完成了國保單位水簾洞石窟群、木梯寺石窟群和省保單位官寺、博物館的地質勘察、地形圖勘測、建筑測繪、文物病害調查、資料收集等工作。完成了水簾洞、木梯寺文物保護規劃及石窟危巖體搶修加固及環境整治方案、石窟群壁畫、彩塑、雕塑保護修復方案、官寺維修方案、博物館建設方案等規劃方案,全面維修工作即將啟動。